聽說劉顏濤的大名是很早的時候,真正認識顏濤大約在5年前。當時幾個文友聚在一起商量成立一個詩社,取名“鄴社”。文友中臻仲兄與顏濤私交頗好,就由他去請顏濤的墨寶。過了幾天再聯系,顏濤那邊一疊道歉的話,原來他出去參加研討會,剛回家,求他寫的“鄴社”報頭早寫好了,而且還給我們寫了一首賀詩,都準備好了,叫我們去拿。文友們欣喜若狂,詩社中我最年輕,跑腿的事非我莫屬。
當時顏濤君住在曙光小區,我趕到后,顏濤已在樓下等我。彼此認識后,他帶我上樓,去他的書房拿字。第一次見面,我真的很忐忑,也實在不好意思。顏濤看到我的猶豫,立即拉起我的手,把我拉進門,極平易地說:“文道相同,文友一家,不能太生分。”他把字交給我,又和我聊了些文壇上的佳話,然后送我下樓。臨別,他贈我一本他的作品集。
這是我第一次見顏濤。他給我的印象是隨和、睿智、守正、清高。
以后,我跟顏濤接觸多起來。詩社的年會,文聯的活動以及文友之間的小聚,常與他不期而遇,每次相見彼此都很融洽和愉快。
有人說顏濤心高氣傲,在我看,他是一個淡泊的人。他一介布衣,以一種坦然的態度面對曾經的人生沉浮,坦然面對生命中的得失境遇。讀顏濤,讓我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超脫、豁達。我覺得,說顏濤傲氣的人真的是對他的誤解,但他與生俱來的傲骨肯定是有的。
顏濤有今天,其實這是上天給他的回報。顏濤出身貧寒,了無背景。一次飯局,別人問他:“剛開始練字的時候,你想到過今天的風光嗎?”顏濤連連搖頭說:“當初練字根本就沒想到能成名成家,就是想混一頓飽飯啊。”顏濤眼睛里那一閃而過的憂傷,似乎說明過去的歲月艱辛還在他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顏濤很佩服古人名士終其一生堅守操守的精神,也佩服他們的錚錚傲骨。飯后茶余,他喜歡談古論今,抒情點評。他說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算得上一個超脫世外的高人。他喜歡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的高尚節操,羨慕顏回是千古安貧樂道的典范。此外,他非常崇拜錢鐘書。錢老先生學富五車,名重一時。當年,錢老閉門謝客,靜心于書齋,潛心鉆研,著書立說,留下曠世名篇。最讓他頂禮膜拜的要算齊白石,白石晚年謀求畫風變革,閉門十載,破壁騰飛,終成國畫巨擘。顏濤身在江湖,不可能將自己置身事外,對身邊每天發生的事不聞不問。但他盡可能遠避那些可以擺脫的浮躁,努力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在里面耕耘自己喜歡的書法、繪畫、詩詞、文學的田野。前兩年他寫過一篇文章《干好自己該干的活兒》,其實文章里所說的話,就是他真正心態的表露。
顏濤現在是幸福的,但他的幸福來自于他的執著堅毅、不懈奮斗。這來之不易的幸福,使他內心更加寧靜,更加自由,沒有絲毫羈絆。像他這樣正當事業中天之際能如此淡定,確實很不容易,F在的人都在談一個詞:珍惜。珍惜眼前,不好高騖遠;珍惜人生,在人生過程中努力體驗無限的歡樂;懂得珍惜,小可以豐富自我,大能夠提高人生的質量。
顏濤早已把生命獻給了他熱愛的書法。面對熙攘熱鬧的世俗,顏濤在努力修造自己心中的金字塔。他堅信歲月最無情也最有情,它會一層層剝落掉一切浮華,最終留下的只是赤裸裸的作品和人性本身。用顏濤的話說,經常給自己的心靈做個大掃除,把沉重的東西統統丟掉,輕裝上陣,用輕松的心情迎接每一天。專心致志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此,才會覺得生活真的很美好。顏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他40年的含辛茹苦,40年的忍辱負重,讓他的書法之道變得無比闊遠。功成名就,他仍然讓自己把握在“心境離塵囂遠一點,離自然近一點”之間!酢钇较病驹瓨祟}:傲骨睿風說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