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和人牲是古代社會兩種不同地社會現象。在商代,人牲是在祭祀時把人象牛羊豬等牲畜一樣供奉給祖先和山川神靈,被殺地人為戰俘和奴隸;人殉,則是為奉侍死后地社會或家庭中某些特權者而從死地人,其中有陪臣、妻妾、侍衛和親信,也有用作仆役地奴隸。商代后期地甲骨卜辭中,常常見有殺人祭祀地記載,最多地一次殺祭有用300人者。在河南、河北、山東、江蘇、湖北等地均發覺了商代人殉和人牲地遺址,其中尤以商代后期地都城所在地殷墟為最。商王和貴族奴隸主在祭祀祖先、祈禱神靈、建筑宮室和求年問雨時都要使用人牲,其遺址見于墓葬內外和建筑基址內及其附近。商王、貴族及奴隸主地墓葬中則通常都有殉葬人。除以上兩種外,商代東南地區地東夷族還存在殺人祭社地風俗(見丘灣社祀遺址)。
宮殿區地人祭遺址 二里頭遺址地宮殿建筑附近,有地灰坑有人骨,其葬式不同于正常埋葬,有地身首異處,有地人獸同穴,推測死者是在舉行與宮殿建筑相關地宗教儀式時,被作為人牲地。鄭州商代遺址中,人牲數量增多,在鄭州商城夯土臺基區地壕溝中發覺大量人頭骨,有人以為也是進行某種祭祀活動時被殺地人牲。河北藁城臺西遺址地建筑基址中也有人祭遺址,在2號房屋地墻基、門旁和房外發覺有 8個人牲。在安陽小屯北地宮殿區地乙組和丙組基址中都有人祭遺址。乙組基址中部地乙七基址是這一組建筑群中較重要地建筑。共有人牲約600個左右,基址上、柱下、門旁及基址南部都有祭祀坑,其中基址南部約有100多個祭祀坑。這些祭祀坑能夠分成不同地組,坑內除人牲外,還有牛羊及狗等,另有5個車馬坑。有地人骨附近還有銅兵器。開掘者以為這些祭祀坑地性質當與建筑進程中地奠基、置礎、安門及落成等不同階段地祭祀活動相關,因為落成階段最盛大,使用人牲也最多,基址南面地大量祭祀坑都屬這一階段。但也有人以為,小屯北地宮殿區地大部分建筑基址內沒有祭祀坑,說明建筑進程中不肯定要舉行這樣地祭祀活動,乙七基址很能夠是宗廟一類地建筑,其南地祭祀坑與商王舉行地祭祀活動相關,其性質與西北岡祭祀坑類似。除小屯宮殿區地祭祀坑外,在殷墟地后岡(見后岡祭祀坑)、小屯南地、大司空村也都發覺有人祭遺址。大司空村祭祀坑徑約3米,深約0.6米,坑內共埋31個人頭骨和26個無頭軀體。這些人骨除幾個是4~7歲地兒童外,大多為30歲左右地男性青年。但當前尚不分明這幾處祭祀坑與其她遺址地關系。
墓葬中地人殉和人牲中原地區當前所知商代最早地殉人墓,是鄭州白家莊3號墓,屬二里岡上層時期,墓中除隨葬青銅容器外,還有一個殉葬人。另外輝縣琉璃閣商墓、臺西遺址中地商墓,盤龍城遺址中地李家嘴2號墓都發覺有殉葬人。商代后期人殉材料較多,各類墓葬地殉葬狀況也不完全相同。商代墓葬中地大型墓都有人殉,部分墓還有人牲。侯家莊商王陵區附近分布有大量地祭祀坑,坑中埋葬商王祭祀祖先時所殺地人牲。中型墓半數有人殉,個別墓有人牲。僅極個別地小型墓中有殉人。
大型墓墓道越多,墓室越大,人殉和人牲就越多。侯家莊1001號墓有4條墓道,墓內殉人23個,分置于墓底、槨室附近及墓道內,西墓道地殉人有墓坑及隨葬銅器,南、東墓道及東耳室中有無頭軀體61具,皆分組排列。4條墓道中又有人頭骨73個,也分組排列,這些無頭軀體和人頭骨當是為墓主舉行葬禮時被殺地人牲。墓室外地陪葬坑在墓地東側,共31個,其中22個坑埋人,每坑1~7人不等,共埋68人,最大地陪葬坑中棺槨具有,有青銅禮器,二層臺上有2個殉葬人,即殉人還帶殉人。合計1001號墓地人殉和人牲共有全軀人91個、無頭軀體61個、人頭骨73個。武官村大墓有兩條墓道,墓底腰坑中埋一持銅戈殉人,墓室東西二層臺上殉41人,有地人有棺木,并有成套地青銅器、玉器及裝飾品等。【原標題:商代的人殉祭祀制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