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滑縣瓦崗寨景區,一個個生動形象的瓦崗寨英雄塑像,給廣大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這些為景區添光增彩的雕塑,就出自當地一位普通的農民——裴松柏之手。
十來歲時,裴松柏對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撿來的香煙盒和糖紙上精美的圖案,都是他最好的臨摹對象。初中畢業后,裴松柏到縣文化館學習了3個月繪畫。經過專業老師指導,裴松柏的繪畫技藝突飛猛進。
1991年是改變裴松柏命運的一年。當年10月,南方一個工藝品廠的老板到滑縣招工,裴松柏帶著對工藝美術的摯愛,南下打工。初到廠里,裴松柏并沒有被安排到能施展自己繪畫才能的部門,而是被安排到不需要什么技術的白坯部修坯。裴松柏沒有怨言,他在默默地等待機會。
3個月后,廠里彩繪部要招人,裴松柏前去報名。部門負責人帶著疑問,給了裴松柏20個雕刻好的人物“白作品”,讓他按要求進行著色。讓負責人沒有想到的是,裴松柏不但將人物描繪得形象逼真,還在同組10多個人中第一個完成了任務。
憑著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較高的悟性,半年之后,裴松柏又被選拔進了廠里的核心部門——設計部。當時設計部共有4人,其他3人均為工藝美術學校畢業的學生,只有裴松柏不是科班出身。他常常將自己關在屋里,認真閱讀雕刻專業書籍,并弄來一塊塊膠泥,反復練習各種人物、動物、花草的雕刻方法。
裴松柏的努力使他很快成為廠里的雕刻“一把刀”。有一次,一位新加坡客戶拿來一張半面浮雕圖紙,要求生產一批雕塑精品。設計部先后三次雕出模型,客戶均不滿意,廠負責人打電話讓正在外地出差的裴松柏早一天趕回來。不顧旅途的疲憊,連續20多個小時沒有休息,裴松柏拿出了雕刻模型,那位挑剔的新加坡客戶看后豎起了大拇指。
2003年,裴松柏回到滑縣。從此,他的足跡踏遍了滑縣大地。他制作的泥人“吉祥娃”、“虎頭娃”、“放炮童子”以及各種動物形狀的存錢罐深受孩子們喜愛,他的人物雕塑被不少收藏愛好者收藏。瓦崗寨景區開業前夕,因時間緊,人物雕塑任務繁重,外地一些能工巧匠擔心不能按時交工而“臨陣逃脫”,而裴松柏卻憑著高超的技藝和吃苦精神,出色地完成了雕塑任務,為游客展現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