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一:磚雕圖案之精美
走近細看,每塊磚雕的圖案各不相同,有佛像、弟子、菩薩、天王、力士、武士、侍女、飛天、伎樂、青龍、白虎、猛獅、大象、天馬、巨蟒、飛雁、帷幔、花卉和彩帶等,五花八門的圖案共有72種,個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頭梳圓髻、身穿袍服的真人,有面部豐腴、足蹬云履的侍女,有凌空飄蕩、輕歌曼舞的飛天,有赤身裸體、身扎肚兜的童子,有英武雄壯、頂盔貫甲的武士,有頭戴尖帽、緊衣長衫的胡騰人等。佛像手捧蓮花,安詳從容,很有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的風采;武士則手持刀槍劍戟,威武不可侵犯;就連侍女、伎樂,盡管同是女性,形象卻不盡相同,展示著獨特的魅力。動物圖案有穿云破霧的蛟龍,仰天怒吼的雄獅,背負珠寶的大象,行云奔走的天馬等。作為外行,一看也能明白佛是佛,侍是侍,武士是武士。就連花卉彩帶也如真的一樣,纏在塔身的不同部位。不僅如此,這72種圖案的排布也頗有講究,橫看豎看皆不相同,而不同面的墻上圖案排布又很有規律。
最好看的應該是塔身的南壁。南壁開一拱券門,左配青龍吞云,右配白虎吐霧,兩側侍立四臂金剛。金剛像面目猙獰,渾身筋肉隆起,兩手向上各執兵刃,向下舞動擴張,勇武強悍。門口有蛟龍鎮守,蛟頭雕得既威武又不失尊嚴,威力四射:菩薩請進去,小鬼你避開!門楣上方有一組石雕佛像,聽人講,中間的是三世佛,兩側的是菩薩、弟子和天官。不僅如此,門框上還有鄴縣令和林慮縣令敬奉的題銘。我猜想,作為一縣之長的父母官,在此留下姓名,是希望三世佛和菩薩保佑他們官升三級吧。
修定寺塔因其獨特的磚雕藝術,曾吸引了世界各地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不遠萬里來到這里,既研究塔的歷史地位和文物價值,也欣賞精美的磚雕圖案。
古韻二:傳說故事之有趣
看華塔精美的磚雕是一趣兒,聽守塔人趙德華老人講與塔有關的故事更是一趣兒。
趣兒一:張猛義舉修寺院
張猛原是北魏時期洛陽白馬寺的一名和尚,喜歡云游,樂善好施,書法極佳,他的碑帖至今受到人們的追捧。
公元494年的一天,魏孝文帝在清涼山圍場狩獵,突然從山中竄出一只猛虎,張牙舞爪地撲過來。當時,周圍的侍衛都嚇呆了,場面一片慌亂,孝文帝也嚇得不知所措。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從半山腰躍出一位僧人,手持哨棒與猛虎展開搏斗,最終制服了猛虎。孝文帝得救,躲過了一場血光之災。這名僧人就是張猛。
為報答張猛的救命之恩,孝文帝決定封官加爵答謝他。誰知,張猛既不要金銀財寶,也不要高官厚祿,提出要在清涼山下修一座寺廟。孝文帝當場應允,就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在清涼山腳下修建了天城寺。
據說該寺初建時規模十分宏大,能容納500多僧人吃住生活,香火十分旺盛。自此,北魏孝文帝開始信奉佛法,大力提倡佛教。由于孝文帝的重視和大力提倡,在他統治期間,佛教迅速發展,出現了佛教在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期。
北齊時此寺擴建改名為合水寺,隋時又改名為修禪寺,唐朝進一步擴建和重修,使該寺規模更為壯觀,并改為今天的修定寺。自北魏張猛始建,至唐太宗李世民下令重修,此寺歷經四個朝代,規模逐漸擴大,至唐代達到鼎盛,已有三進院落,數座殿宇。清末戰亂時,寺院全部毀壞,僅留下孤零零一塔,似乎在訴說著歷史的變遷和世事的滄桑。
趣兒二:三生寶塔的來歷
修定寺塔,算是個學名,在當地人的口中,它是不常被叫起的。當地人叫得最多的除唐塔外,就是三生寶塔了。為何又喚作三生寶塔呢?這與此塔曾經修過三次有關。
一修寶塔是隋朝隋文帝。隋文帝楊堅曾經到此一游,看到此處峰巒疊嶂,山勢巍峨,清泉環繞,山清水秀,不僅景色優美,而且氣脈旺盛,是個出真龍天子的地方。隋文帝想:我原本就是皇帝,如何能再出個皇帝?為壓住這里的龍氣,隋文帝決計在這里修一座塔,僅塔基就打了一米多深。如此厚的地基,足以壓住龍氣,隋文帝就沒有再接著修塔。所以,整個隋朝,也就只打了個塔基。
二修寶塔是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路過清涼山時,被一群人追趕,他急忙躲進附近的一個尼姑庵里,請尼姑救他一命。尼姑當即把一件袈裟披在他身上,讓他男扮女裝。李世民進庵時,一匹白鹿也尾隨而來,當追兵箭射李世民時,白鹿為其擋駕,李世民才躲過此劫。為感謝尼姑和白鹿的救命之恩,李世民將原名水盆庵的尼姑庵更命為白鹿苑,并以隋文帝時修建的寶塔為根基,把塔修了起來。隨后,李世民將這里做為休閑和避暑的勝地,多次游玩,并演繹出許多故事。
三修寶塔是明成祖之子朱高燧。明成祖第三子朱高燧封于安陽時,常年住在修定寺修身養性,還把這里作為趙府的香火院,派人將塔頂重新補上檐。
趣兒三:命根水用來救貴妃
傳說,楊貴妃多次來修定寺避暑休閑。一次,楊貴妃自修定寺回到長安后,一病不起,朝廷遍請長安名醫均醫不好。有人說只有修定寺的水,才能治好楊貴妃的病。當時修定寺內有兩眼井,一清一濁,清水井里的水,無論如何燒都不會有水垢,而濁水井里的水卻有很多水垢,能治病的自然是清水井了。但這清水,還必須是每天第一瓢的新鮮水,才能救命。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讓貴妃喝到新鮮的井水呢?大臣們想出了手手相傳的方法:從修定寺井水邊站起,人挨人,手連手,傳遞到千里之外的長安。水到長安后,楊貴妃一飲而盡。怪啊,僅一碗涼水下肚,楊貴妃的病就好了。這豈不就是救命的命根水?
趣兒四:無蟻山上真無蟻
在修定寺北面的清涼山上,有個山頭叫做“無蟻山”。傳說,當年李世民的兒子李治當皇帝前,曾經到過修定寺,午間在清涼山上乘涼睡著了,一只螞蟻爬到他身上,狠狠蜇了一口,把正熟睡的李治蜇醒了。李治醒后十分惱怒,就說了一句:“將來有一天我若是做了皇帝,一定將你們這些害蟲統統滅掉!”后來,李治做了皇帝,在清涼山上李治曾經躺過的地方,人們果真沒見過一只螞蟻。
有趣兒的是,趙德華老人也說,此事他親自驗證過,曾多次到李治躺過的地方觀察,從未見到過螞蟻。你說神奇不神奇!
筆者只是個學文學之人,喜歡獵奇,愛聽奇談趣事,以上全部是聽守塔老人講的,再加上一些合理想像,肯定有不確切之處。請讀者千萬不要拿著棒槌當針(真)使,像考古學家似的,一定要究出個所以然來。您只管當故事聽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