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安陽 >> 走進安陽 >> 印象安陽 >> 瀏覽安陽

安陽文峰塔 歷史上文峰塔的由來

2013/4/8 10:35:06 點擊數: 【字體:

安陽文峰塔 歷史上文峰塔的由來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安陽老城西北隅天寧寺舊址(今安陽市二中西南側)。有人把它喻為安陽的象征。此塔形制特殊,上大下小,呈傘狀,在我國古塔中極為少見,有人說在國外也是罕見的。

    文峰塔原名天寧寺塔,寺原建于隋仁壽(601-604)年間,塔修造于后周廣順二年(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元、明、清三代都曾重修此塔。 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當時任彰德(即今安陽)知府的黃邦寧,主持重新修葺天寧寺和塔。他認為塔與南邊的孔廟(在今安陽市西大街小學校內)相呼應,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門橫額上題了“文峰聳秀”四個大字,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進行兩次整修,并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長40米。磚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圓形蓮花座上,蓮瓣共7層,上下交錯,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護塔基,把塔裝飾得更為美麗壯觀。 塔的上身五級出檐,從下往上逐級增大。每層出檐的斗拱又不盡相同。八角檐頭系有銅鐸,微風吹動,叮當作響,給人以高遠靜穆之感。塔頂有相輪、塔剎。塔的下身四周正面,各有一門,其中正南面為真門,余為假門。券門首額,有磚雕二龍戲珠圖像。八角均有巨龍環繞的盤龍柱,上加鐵鏈枷鎖,非常壯觀。八根龍柱之間,有八幅磚浮雕佛教故事圖像:正南面為三身佛像;西南角是釋迦佛說法像;西面為悉達多太子誕生圖像;西北角一幅是釋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北面為觀音菩薩與善財龍女像;東北角是佛為天人說法像;東面一幅為釋迦佛涅 像;東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聞法像。這些浮雕造型生動,神情逼真,姿態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塔的正南門前有一平臺,高約2米。登平臺進塔門,沿72級臺階盤旋而上塔頂。塔頂平臺周圍有一米多高的女兒墻環繞。平臺正中矗立著一個高約10米的葫蘆狀小塔剎,大體和北京北海公園的小白塔相仿。

安陽文峰塔 歷史上文峰塔的由來

文峰塔夜景

    文峰塔安陽的地標
  
    天寧寺塔文化含義的自然演變和過渡,是不是知府大人黃邦寧的刻意為之,我也說不清楚。黃知府在乾隆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擴建天寧寺以及順便重修天寧寺塔,有史料為證,應當不假。不過,他晨起散步,幻覺中把塔看做筆、把橋看成筆架的故事,卻來自民間的傳說。
  
    也許,在黃知府任職期間,趕巧官府有重修天寧寺的投資計劃,他就順便主持了一下,于是功勞就算到了他的頭上,后世的安陽人都覺得此官積德不淺。那門匾上四個字寫得還算俊秀,不過這也代表不了什么,過去的文官誰不會寫幾筆字啊。也許,知府大人寫字的初衷只是在天寧寺塔修繕完畢后顯擺一下小資情調,作作秀,并無其他深意。
  
    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往往不敢深究,一深究便難以自圓其說。一般后世對于前世,無論史料、筆記、傳說都是寧可信其真信其有,省得自找沒趣。
  
    但凡到了文峰塔,不登塔就會少了樂趣。到塔頂上走一走,多待一會兒,每個人都會找到一份屬于自己的心曠神怡或者思古幽情。在西營坑以及那水上石橋清晰可見時,我沒有驗證塔影是否能恰好落在石橋上面。我絲毫不懷疑知府黃大人的為官良知和文人胸襟,我甚至篤信,古人的深謀遠慮、文化底蘊以及做事的細致規范,是今人不可及的。我固執地認為,從塔上看安陽的人間煙火,假如能夠隨便選擇一個朝代的舊市容欣賞的話,一定是越老越出味。或許,自己戀舊,想問題偏差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商都網(2011-04-1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