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順河古街,位于安陽市滑縣西北角衛(wèi)運河畔的道口古鎮(zhèn),是一處規(guī)模較大、保存相對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落,也是一處地地道道的明清北方民居建筑博物館。現存的臨街古商鋪和古民居共1000多間,主體建筑多是硬山式單檐兩層樓房,上有小青瓦覆頂。
此外,現存的還有老胡同16條、古廟宇2處、老票號1處、綢緞莊1處、南大王廟重修碑1塊、北大王廟1座、火神廟遺址1處以及其他遺存。該街被宛如游龍般的衛(wèi)運河所懷抱,且沿衛(wèi)運河而興建,南北綿長約3000余米,故有順河街之稱。順河街和大集街交匯處的十字街,又將該街一分為二:十字街以南叫順南街,以北叫順北街。
古商鋪
順河古街臨街古商鋪前臉兒大多屬木質結構。木柱承重,板條門啟閉。山墻承接房檐處大多有磚砌斗拱,斗拱基座多是美麗的磚雕,磚雕上雕刻有蝙蝠、喜鵲、仙鶴、梅、竹、菊、云紋和壽字等圖案,取富貴長壽、吉祥和美之意。所有商鋪不帶走廊、挑檐。下層門面房,每家三五間大小不等,開間不足3米,進深4米左右。二層住人,開方格木窗。
老民居
臨街商鋪后面是民居,民居過道就開在門面房左邊一側。過道至少有兩道門,這跟民間所說的大家閨秀“頭門不出,二門不踩”的淵源有關。過道的頭門兩側還有抱鼓樣式的門墩石,門墩石上雕刻有文字、花卉和動物等圖案。其中一戶的門墩石上,雕刻著猴子摘桃的圖案,這大概是取“馬上封侯”之意吧。過道與宅院之間有影壁相隔。宅院多為一進、二進、三進的三合院兒或四合院兒;院落不大,東西狹長,但布局嚴整,正房為挑檐瓦房,廂房常有二層樓,這種布局在安陽其它地方不多見。代表性的宅院有雷家大院兒、晉商大院兒、苑家大院兒和周家大院兒等。這種與臨街商鋪直接相連的大院兒,幾乎全部是富商和財主們的宅院。一般平民的宅院大多是順著條條逼窄的幽巷鱗次櫛比地排列著。相形之下,這些民居就顯得寒磣了。在順河古街,無論是什么樣的民居,在建筑布局上都極講究風水,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譬如,大多數的三合院兒或四合院兒,采光、采風性能都十分良好,這樣既能保溫防寒,又能躲避風沙,十分符合北方的氣候特點。
老茶館
在順南街,有一處臨街老茶館,叫“緱氏文明茶館”。緱氏主人世代相襲,居住在那里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了。走進茶館,可見一根根紅漆木柱豎在一個個鼓石柱礎上,支撐著整個房頂的木板結構。這樣的木質結構,總給人以古色古香的味道,也好像是在向人們時時昭示著它年齡的古老。
北大王廟
在順北街北端,有一座北大王廟,至今保存完好。據說,它建造于明萬歷十八年(公元1590年),在建筑風格上屬勾連搭式建筑。殿門朝西,俯瞰衛(wèi)河。內部供奉東周戰(zhàn)國時期的李冰、南宋的謝緒、明代的黃守才和張居正,以及清代的朱之錫等五位治水先賢。
門面樓
在順北街路東,有幾座中西合璧的商業(yè)門面樓,臨街聳立,十分顯眼。其中有座叫“德錦城”的津商綢緞莊,在并不寬敞的街道上顯得高大氣派。該綢緞莊為磚木結構半坡閣樓式建筑,門窗為拱券式,進深四間,中間匾額四周鑲以“壽”字和“八寶葫蘆”,具有鮮明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門口兩側的“津滬國貨布匹,蘇杭沙羅綢緞”楹聯,見證了當年順河古街商品輻輳、貿易繁華的景象。另外,老街上還有集中西和我國南北建筑特色于一體的古老建筑,如十字街清代建造的古票號“同和裕”就獨具風格。該建筑的上部是歐式的女兒墻,山墻是我國南方徽式的馬頭墻,下部窗戶又是我國北方典型的梳背式磚券窗戶。整座建筑看上去既莊重豪華,又洋氣瀟灑。像這樣的建筑,在安陽其它地區(qū)也實屬罕見。
衛(wèi)運河
順河古街背靠衛(wèi)運河。衛(wèi)運河猶如一條青青絲帶圍系于順河古街西側,給古城古街增添了一道十分亮麗的風景線。運河西岸,白楊偉岸挺拔,垂柳婀娜多姿,野草萋萋滿地,禾苗爭青斗綠;運河東岸,厚實穩(wěn)重的護城河墻依岸逶迤,綿延北去; 運河河道里,河水清澈,碧波粼粼,游魚歡翔,白云與岸林倒映其中。漫步在運河東岸青磚鋪就的沿河通道上,你仿佛又能看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前的情景:河道中運貨木船來往穿梭,帆檣林立——遇到逆風之時,風帆落降,三倆纖夫排列一行,彎腰弓背,喊著悠長的號子,一步步地向前挪動;遇到順風之時,風帆高張,船行帆動,百舸競雄,蔚為壯觀。
衛(wèi)運河現存的9處古碼頭中,其中有7處都是在順河古街,這足以證明了道口古鎮(zhèn)是因順河古街而生、而盛、而榮的,而順河古街又是因運河而生、而盛、而榮的。的確,順河古街是因為運河航運通達、漕運繁榮才成為老道口最熱鬧、最繁華的商業(yè)街的。那么,老道口在歷史上之所以享有“小天津“的美譽,就應該主要歸功于順河古街曾經的熱鬧與繁榮了。
今非昔比
順河古街,以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而成為老道口最熱鬧、最繁華的商業(yè)街。曾經,在這里長年經商的商販多達數萬人,大的商號近百處,小的店鋪星羅棋布。有糧行、花市、醬菜鋪、糕點鋪、錫器店、綢布店、酒樓、澡堂、錢莊等。這些店鋪無論外部裝修,還是內部設置和服務模式都與天津相似,其熱鬧與繁華程度也不亞于天津。
如今,如果人們漫步在順河古街,映入眼簾的大多是:破敗即將坍塌的樓舍、荒草掩埋的破瓦、青苔覆蓋的臺階、暴露在外的二梁筒柱、一扇扇斑駁脫落的黑漆板條門、破爛不堪的方格木窗、殘損的鏤空檐板,以及街道兩旁橫出的條條逼窄幽巷和三兩棵不知幾度榮枯卻依然見證著數百年滄桑歷史的老槐樹。
看到街道兩旁這些破敗的建筑,不由得令人感到一種時過境遷、繁華已逝的悲涼。然而,如果是漫步在落日的余輝中,順河古街就會化作一條時空隧道,把人們帶入到三百年前的明清時代。行走在這樣的時空隧道里,你就會看到,順河大街上車水馬龍,商賈麇集;商鋪鱗次櫛比,貿易繁盛;行人熙來攘往,摩肩接踵。行走在這樣的時空隧道里,你就會聽到,順河大街上古代商人種種叫賣的聲音,此起彼伏,鼎沸嘈雜。
如今,開展挽救和保護運河文化遺產的工作正在展開,這顆鑲嵌在豫北大地上的明珠的暗塵正在被拭去,滑臺明珠必將重新煥發(fā)出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