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安陽 >> 走進安陽 >> 印象安陽 >> 瀏覽安陽

甲骨文與甲骨文書法藝術

2013/10/14 15:38:23 點擊數: 【字體:

 
    漢字是民族文化的“脊梁骨”,是民族文化之根。甲骨文是早于篆籀、青銅銘文的古文字。是“千年神甲、文字始祖”,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與埃及的紙草文、巴比倫的泥版文書等同為人類社會最珍貴的文化遺產。紙草文字和泥板文書都已失傳,而中國的甲骨文,在失傳近3000年后,直到1899年在河南安陽的殷墟破土重現。

    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因所刻多為卜辭,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因發現于安陽小屯村一帶殷墟,又稱殷墟文字;是商王般庚遷殷以后到紂王亡國時的遺物,距今已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它以象形、假借、形聲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漢字,仍是以象形字為基礎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備后代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從語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其句子形式、結構也與后代語法基本一致。

   
目前出土數量在15萬片之上,出土的單字共有4500個,已識2000余字,公認千余字。 

   
 一八九九年殷墟甲骨文的出土,它和本世紀初面世的敦煌寫經、漢晉簡牘和內閣大庫檔案,被譽為我國近代新史料的四大發現。 

    
 甲骨文發現

   
三千年前,安陽市西北25公里的小屯村正是晚商都城。商朝第20位的帝王盤庚、從山東“奄”(今曲阜)遷都到“殷”,當年的殷都,到處是雄偉的宮殿和巍峨的宗廟,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約在公元前一零四六年,武王聯合諸侯伐紂,商紂王牧野兵敗,逃至鹿臺自焚而亡。從盤庚到紂王,商王室在此共傳八代十王。歷經273載,史稱殷朝,亦稱殷商。周滅商后,國都他移,小屯一帶的繁華王都逐漸荒蕪,光華閃爍的商文化被淹沒地下,淪為一片廢墟,后人稱“殷墟”。

甲骨文與甲骨文書法藝術

安陽殷墟鳥瞰圖

    星移斗轉,歲月流逝。3000年過去了,清末小屯村人,耕耘土地時,常翻掘出一些骨片,不知為何物,因胛骨較大,近代無此獸類,遂稱為“龍骨”,有一個農民叫李成,身上生了許多疥瘡,又疼有癢,沒錢醫治,無意中,撿起人們隨手扔掉的白龍骨片,用力捏碎,竟然成了白面面。李成把白面面撒到自己身上生瘡的地方,很快就被膿血吸收了。說來也奇怪,身上的疥瘡竟然好了。這下李成高興了,他把鄉親們扔掉的白片片收集起來,跑到幾里以外的城里去賣。他告訴中藥店的掌柜的,這東西是藥材,能治療疥瘡和外傷。李成第一個發現龍骨并賣給藥店治療瘧疾和創傷,一斤僅值六文錢。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冬,山東濰縣古董商范春清從河南安陽購得許多“龍骨”,作為珍貴藥材販賣到京師一家藥店——北京菜市口達仁堂。1899年的秋天,在京任國子監祭酒的金石學家王懿榮得了瘧疾病,用了許多藥,就是不見輕。京城里一位深諳藥性的老中醫給他開了一劑藥方,他在檢認藥物時,驚奇地發現“龍骨”上有紋道,或像人或像獸,他小心地擦去龜版上的泥土,刻畫的道道更加清晰了。他把大大小小的龍骨對到一起,竟然拼成了兩三塊龜片。他左右端詳,苦思冥想,從迷茫中理出了頭緒,王懿榮遍翻各種史料典籍,終于從《周禮.春官》《史記.龜策列傳》中弄明白了上古之人是怎樣占卜的。毫無疑問,這就是先祖們占卜用的龜片!此后,他又從骨頭片子上找到了商代幾位國王的名字,對照《史記》,得到了初步的印證。到此時,王懿榮的疑惑徹底解開了。3000多年前的“神”物,就是上古之人留下來的文字。一個聲音從北京傳開來: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發現啦! 王懿榮找到古董商范春清,追蹤尋源“龍骨”的真實產地。范春清故意含糊其辭,對甲骨文的出處緘口不言,以便壟斷甲骨,牟取暴利。王懿榮只好重金購得數千片,使昔日每斤才值數錢的“龍骨”身價倍增,成為每字值“二兩伍錢”的“古董”。

 

甲骨文與甲骨文書法藝術

   甲骨文
 

    1908年羅振玉用高價買知“龍骨”的真實產地,殷墟從此引起世人注目,轟動了海內外。
 

甲骨文與甲骨文書法藝術

    王懿榮

    王懿榮(1845--1900年),祖籍山東人,出生于一個宦官世家。光緒六年進士,翰林。他學識淵博,對金石、書畫都有很深的造詣。他酷愛文物,為搜求散失在民間的古物幾乎花盡了俸祿。有時手頭緊張,他把妻子的嫁妝都拿去典賣了。他在一首自嘲詩中寫到:“空格廿年冷臣意蕭然,好古成魔力最堅。隆福寺歸夸客夜,海王村暖典衣天。從來養志方為孝,自古傾家不在錢。墨癖書淫是吾病,旁人休笑余癲癲。”

    由于他發現甲骨文,藥材“龍骨”才變成了珍貴的古代文化研究資料,避免了我國這一古代文物人為地毀滅,開創中國研究殷墟甲骨文字之始,被后人稱為“甲骨文之父”。王懿榮不僅是一位遠見卓識的著名學者,也是一位的愛國主義者。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之際,慈禧太后任命王懿榮為京師團練大臣,保衛北京,而慈禧太后一干人馬早已趁著夜色化裝逃跑了,讓王懿榮一個書生去抗擊八國聯軍的槍炮。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后,他拒絕出逃,投井而死,自殺殉國,結束56歲的短暫生命。

    劉鶚與《鐵云藏龜》

   
從1899年發現或者認識甲骨文以來,已經一百多年過去了。這一百多年的時間并不算長,可是在甲骨文的考釋、著錄和研究方面做出的成績卻是巨大的。究其原因,一方面與甲骨文本身具有的重要學術價值所決定,另方面也是中外學者的努力分不開的。

   
在中國甲骨學的初創時期,劉鶚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是笫一位接過王懿榮手中的甲骨文,印刷出版第一部甲骨文專著《鐵云藏龜》的人。

甲骨文與甲骨文書法藝術

    劉鶚

    劉鶚,1857年出生于江蘇丹徒(今鎮江)。1876年,19歲的劉鐵云參加鄉試不第而歸。于是,他放棄科舉而專心致志博覽群書,致力于對天文、數學、醫學、音律、工程學等知識的學習。后來經商、行醫,都未能如愿。

   
劉鶚對王懿榮十分崇拜,第一次看到甲骨正是在王懿榮家,他也不時到王懿榮家中求教。王懿榮也特別看中這位天資聰慧的后生,每每奉為座上賓客。

   
王懿榮殉難以后,家道中落。加之他在世時,家資大都買了善本古籍和古董,幾無積蓄。為了生計,王懿榮的兒子王翰甫開始變賣家產。劉鶚盡自己的力量,給了王家一些資助。 1902年,王翰甫為還清舊債,將王懿榮生前所藏甲骨大部分賣給了劉鶚,此外,劉鶚又日積月累,前后共得5000多片,成為早期甲骨的著名收藏家。

   
劉鶚得了甲骨后,潛心研究。為了免去了毀壞之虞,便于攜帶與翻閱,他墨拓甲骨文。墨拓甲骨上的文字極其不易,先要用一種名叫白芨的中藥熬成水,用白芨水把宣紙貼到甲骨上。再以精巧的小刷子小心翼翼地反復 摩挲,以至把刻有字畫的地方捶拓下去。等它尚未干透之際,再用大如銅錢的墨包印拓。如此這般,揭下來的宣紙上便完整地再現了刻在甲骨上的文字了,不過,這黑白文字是反的。

   
1903年春天他得到一個駭人聽聞的消息,有人在西太后那兒告了劉鶚御狀,說他膽大包天竟敢私售太倉糧粟,為洋人辦事,正在派人捉拿他!為了預防不測,完成王懿榮甲骨研究未竟大業,劉鶚決定出書!盡快把這些甲骨拓印出版。他翻遍了5000多片甲骨,精選出1058片珍品,共6冊。以"抱殘守缺齋"的名義,于清光緒癸卯九月,也就是公元1903年10月出版了。這是中國甲骨學史上破天荒的第一部著作,從此甲骨文由少數學者手中的“古董”,變為可供廣大學者學術研究的“金石資料”。標志著甲骨文從學者書齋中的”古董時期“進入了”“金石時期”,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甲骨文與甲骨文書法藝術


    《鐵云藏龜》的問世驚動了一潭死水般的中國學術界,他在自序中說,“然斯實三代真古文,亟當廣謀其傳,故竭半載之力,精拓千片,付諸石印,以公同好。”自序記述了發現龜甲獸骨文字以及王懿榮收藏甲骨的過程,痛惜王懿榮為國殉難。他還論述了從古籀到隸書的發展。劉鶚第一個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他說:“不意二千余年后,轉得目睹殷人刀筆文字,非大幸歟?”作為甲骨文字的第一批先睹者,他頗感幸運。

   
龜甲祀于“文武丁”

   
《鐵云藏龜》作者自序,可以說是中國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篇成書的學術論文,被胡適先生評價為研究甲骨文字的"開路先鋒"。劉鶚的另外兩本書《鐵云藏陶》和《鐵云泥封》也相繼出版,成為后人研究上古文字的重要資料。

   
多才多藝的劉鶚,還創作了著名的章回小說《老殘游記》,鞭笞晚清社會現實。他還出版了一些科技方面的著作。

   
劉鶚后來在無意中得罪了袁世凱,袁時時尋機加以報復。原先,西太后就說過要治罪于劉鶚,不過,緊一陣松一陣的,多少大事纏著手腳,也沒當真去辦。后來,袁世凱得了西太后的賞識而進了軍機處,掌握了大權。袁世凱以私售倉粟和里通外國的罪名,流放劉鶚到新疆,永遠監禁。1908年農歷六月初二日由南京啟行。劉鶚流放進入蘭州以西,河西走廊,一路上但見老樹昏鴉,出了玉門關,平沙千里無人煙。就在極度的窘迫之中,劉鶚于溥儀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七月貧病交加,辭世于迪化(今烏魯木齊),當年他才52歲。

   
1904年,《鐵云藏龜》出版僅一年,蓍名學者孫詒讓寫出了第一部考釋甲骨文著作《契文舉例》。今天看來,書中多有謬誤不確之處,但卻是第一部發音考釋著作,有重要意義。之后,學者們運用“由許書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窺卜辭”的方法,比較分析甲骨文字形的偏旁點畫,并通過音韻學、訓詁學的手段來考釋文字。其中作出貢獻的學者及主要著作有: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唐蘭《殷虛文字記》、《古文字學導論》,楊樹達《積微居甲文說》,郭沫若《卜辭通纂考釋》、《殷契粹編考釋》及《甲骨文字研究》,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等。

甲骨文與甲骨文書法藝術

    龜甲田獵

甲骨文與甲骨文書法藝術


    1987年修建的殷墟博物苑,建在殷墟的宮殿區遺址上。占地100多畝,依照甲骨文的“門”字形,用幾根雕有商代紋飾的木柱和橫梁結構而成。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綜合(2010-09-0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