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并不幸運,在太原的1元旅店住了10天后,陳來運和兒子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清理太原市市政公司所管的一段道路的排水溝。正值隆冬,他和幾個民工每天要在40厘米厚的冰渣子上,用鎬頭、鋼釬、錘子砸洞淘水,超強的勞動強度讓他和兒子餓得很快,每天3元的工錢,其中一大半都用來應付肚子。但他和兒子依然干得實在,市政公司工地負責人對這個憨厚的河南農民印象頗好。
1000人的“包工頭”
隨著太原城市發展步伐加快,新建的道路沿線的溝渠和舊城區的排水清淤急需大量的民工。陳來運找到工地負責人,對方很爽快地答應了。陳來運回到老家召集了100多人,他自己任施工隊隊長。100多人,用舊木桿、石棉瓦、廢磚頭搭起工棚、伙房,晚上鋪地而睡。陳來運挨個對老鄉說:“咱們是出來干活的,一定要踏實,不玩小聰明。”
陳來運的名氣逐漸在太原市市政工程工地上傳開。凡是出力的民工活,都有人來找他:“來運,你手下還有人沒有?”而他也一次次回家,把老家的民工帶到太原,到1990年時,已經有1000人跟著他在太原施工了。他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包工頭”。
第一桶金成就大名聲
1990年,陳來運注冊了太原市清徐縣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投標承攬了出師后的首個工程項目——太原市勞教所辦公樓。
這個不足2000平方米的3層樓,是陳來運的第一桶金。那時,他幾乎天天到工地上去督促,看質量。一個月的工程,20天完成了,這個高質量工程迅速讓陳來運和他的建筑公司名聲大噪。后來,他又承接了一系列的市政工程。公司發展很快,到1993年年底,他的公司已經擁有固定資產2400多萬元,員工總人數達到了600余人。
大樓蓋出“深圳速度”
1994年,陳來運承攬了中國人民銀行太原分行銀鷹實業總公司綜合大樓項目。該項目地上19層,地下一層,是太原的標志性建筑。他吃住在工地,每天親自巡視工程質量。
據說,銀行某領導出差一個月,回到工地上一看說:“我走時你們剛建一層,回來就變成了5層,你這可是‘深圳速度’!”
后來,這個工程獲得了“速度快質量高樣板工程獎”。最重要的是,此后,中國人民銀行太原分行所屬單位的土建工程,幾乎都讓陳來運包攬了。
有個領導對他說:“老陳,跟你打交道,省心,你這個人實在,不用猜來猜去。”
。玻埃埃材、2003年兩年時間,陳來運先后將幾家公司交給自己的幾個孩子打理。目前,他的資產已經過億元。
“有人問我,你的孩子一個人一個公司,那你以后干嗎?我說我該退了,該回老家安享晚年了。”68歲的陳來運說。(原標題:3個河南人的山西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