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濰坊做了近20年外貿生意的費強華,以獨創的“財富”方程式,從不懂外貿經營的軍人成為
一個長袖善舞的外貿經營內行。在長達10年的外經貿生涯中,他不但架起了中國眾多企業與日本、新加坡等國貿易交往的橋梁,而且,經他參與的國際貿易額達到了1.8億人民幣。
“費式”財富方程式
“如果讓我把一個人一生中可能遇到的職業、機會等看似簡單的元素擺放成一個方程式的話,那么,我的結論是:能力、機會+堅持、誠信=成功。”費強華在經過了近20年的商海沉浮,得出了這樣的體驗。
1978年,費強華從鞏義參軍來到濰坊,開始了令人羨慕的軍旅生涯。1988年,費強華從部隊轉業到了濰坊市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兩年后,他開始到外貿的前端學著與外商談生意、簽合同。等到他熟練地掌握了外貿工作的各個環節后,機會再次來到他身邊:1992年,他所在的濰坊市服裝進出口集團公司決定搞二級法人試點公司,他成為了試點對象。“其實,當時還是有風險的。我不但要自己吃上飯,而且還要對10個一起下海的同事負責。”費強華正是靠著強烈的責任心,敢于拼打,兩年后,他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由他經營的圣誕禮品、床上用品等外單不僅為公司獲得了巨大的利潤,而且向集團上繳了1000萬的利潤。
架起中外貿易橋梁
由于費強華偉人正直、誠實,做事一絲不茍、堅毅,在與外商打交道之中,新加坡一家外貿企業早早地就看上了費強華。1997年,當他所在的外貿企業被收購兼并時,他成為了這家公司駐中國的總經理。
為了將河南家鄉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他頂酷暑、戰嚴寒,穿梭于濰坊與商丘、潢川、中牟等地,穿梭于中國各地與新加坡、日本之間,向外商引薦家鄉產的香菇、大蒜、紡織品以及中國的各種產品,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他架起的這座中新貿易橋梁,10年來共產生外貿營業額達2000萬美元。
在談及自己的經商體驗時,作為與外商長期打交道的費強華特別能體會“誠信”、“質量”的分量。一次,他與商丘一家外貿企業簽訂了一宗圣誕手套的單子,出口到俄羅斯,但最終因圣誕手套上的“手指”捆綁線不結實,一個很大的訂單不得已放棄。眼看著新鄉原陽的香菇訂單馬上要成交,但也因企業在最終環節改變了產品包裝,致使產品質量受到損失,價值1萬美元的市場前期投入只能泡湯。他借此告誡國內的企業:要想將自己的產品推向世界市場,一定要以質量、誠信取勝。
活靠大家干財富要分享
人到中年的費強華對如何創造財富、分配財富有著自己獨到的觀點:與對方合作,要考慮對方的利益,對得到的財富要人人享有。只有這樣,你的財源才會滾滾而來,永不枯竭。
他曾經與國內一家紡織品企業打過交道,當時為一批花布出口價格,雙方為此進行經過一番激烈競爭,但等到對方已經接受了定價后,費強華又把自己掙來的若干利潤還給了對方,為什么?費強華的理由是,之所以給對方討價還價,是不希望對方虛抬價格;之所以將掙得利潤還給對方,是因為,財富要大家分享,合作才會長久。
在外人看來,創富并非簡單之事,但費強華卻沿著自己開辟的財富之路,坦然地走著:一路上,他揀到了耀眼的財富寶石,也拾到了五彩的精神貝殼……(原標題:財富人物費強華的“財富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