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出現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會,是姓衍生的分支,用以區別子孫之所自出,是古代貴族標志宗族系統的稱號。父系氏族制也叫“父權制”,是繼母權制之后的原始公社制度的一個階段,大體相當于考古學的青銅器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第一次社會大分工(畜牧業與農業分離)后,男子開始代替了婦女在經濟生活和氏族公社中的支配地位,于是形成以男子為中心的大家族(氏族),妻子從夫居,世系與財產繼承從父系計。隨著原始社會的瓦解,氏族、部落中的少數家族(族長、酋長等),通過侵占公產和剝削奴隸以及一般氏族、部落成員,而成為有財有勢的集團,即所謂“氏族貴族”。每一支“氏族貴族”,都出自一個男性祖先,各有一個表明宗族的稱號,這就是氏。“氏”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早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其本意為木本,即植物之根;后來轉注為姓氏的氏,就是取木之根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