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大姓之馬姓》的作者馬善軍告訴記者,他是馬村馬氏第三十六世孫,現在32歲。在走訪了嵊州市11個鄉鎮(街道)30多個村落,采訪知情人士70多人,翻看家譜10多部,查閱史志年鑒40多部,相關資料書籍50多冊,才寫出了這本嵊州第一部專門研究姓氏的書籍。全書包括馬氏探源、遷嵊探略、分布遷徙、各村馬氏、馬氏家譜、馬姓人物、詩文錄輯等七個部分。
據《姓纂》記載,漢族馬姓源于嬴姓,系承趙奢。馬姓先祖是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公元前270年趙奢率軍大敗秦軍,趙惠文王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并賜其號為“馬服君”。趙奢的子孫,最初以“馬服”為姓氏,后逐漸改為單姓馬。
馬家后代在西漢武帝時期,從馬服遷到了當時的右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定居、繁衍。嵊州馬氏,除竹溪鄉上周村馬氏外,其他均出自陜西扶風。
村里有三本《馬氏宗譜》,馬康華家里的那本藏在馬康華丈母娘家中,馬康華丈母娘已年過九十,依舊耳聰目明。她特地幫記者從樓上拿下《馬氏宗譜》,這是一本線裝書,上面寫著“民國丙子年重修(公元1936年)第三卷”字樣。這一宗譜,是馬孝翼編纂的親睦堂木活字版的《馬氏宗譜》。
打開《馬氏宗譜》,上面記錄得很細致——北宋末年,扶風縣有馬涓者,字守澄,任宋室臺諫大夫,配夫人趙氏,繼娶陶氏,生二子為馬政、馬敏。幼子馬敏任江蘇蘇州府別駕,隨后,他跟隨宋高宗趙構南渡。南宋建炎三年11月底,馬敏等到達會稽山脈谷來一帶,隱于曲溪,遂改“曲溪”為“馬溪”,成為馬溪村遷始祖。
據悉,馬溪馬氏子孫遷居各地者很多,如紹興、杭州、諸暨、東陽等。 本報記者 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