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姓得姓始祖——尚父,即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說字望),因其祖上伯夷曾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為呂侯,建立呂國,故又名呂尚,為炎帝后裔。武王伐商時,任統兵師氏(簡稱師),被尊為師尚父號太公望,又號太師尚父。在牧野會戰中,殲敵立功,為周朝的第一開國功臣。成王時受封于齊,建都營丘,擁有征討五侯九伯的特權,地位在各封國之上。春秋末年,田氏代齊后,原齊國王族中有一支以其字名為氏,稱為尚姓,尊尚父為其得姓始祖。
現今,尚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尚姓約占全國漢族尚姓人口的63%。
尚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記載,明清兩代尚姓進士及第者共三十七名,除湖廣、浙江(均兩名)外,還有四川、安徽各一名,南方人士不過六名。北方諸省中以河南為最多,共有十名,其中六人為羅山人。其次為陜西(八名)和山東(五名)。值得一提的還有奉天(今遼寧省),有三人入圍。尚姓自唐代以后開始昌盛起來。
尚姓起源:
1、源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以祖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及《萬姓統譜》等所載,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輔助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受封于齊,人稱“齊太公”,太公在周朝官拜太師,故又稱太師尚父,簡稱為師尚父或尚父。他的后代子孫便以其名字為姓,稱為尚姓。
2、源于秦代,以官職為氏。秦始皇統一全國后,設有六個帶“尚”字的官職,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書六個帶尚的官職。有管理、負責和司掌之意,這六個官職就是管理服飾、膳食、冠冕、起居、淋浴、書籍的宮廷官吏,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官職為氏,也稱為尚姓。
3、源自姒姓,以祖名為氏。夏部落成員尚黑,后世以其名字中的尚為姓。
4、源自他族改姓及少數民族有尚姓:
①據《姓氏考略》所載,唐時尚書右仆射、馮翊郡王尚可孤,為東部鮮卑宇文之別種。
②據《唐書》所載,唐時吐蕃有尚姓,即宜宗時降唐的酋長尚延心一旗。
③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
④景頗族木染氏漢姓為尚。
⑤今滿、蒙古、東鄉、保安、土家、朝鮮等民族均有該姓。
⑥源自宇文氏。宇文氏本為東部鮮卑族復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時有人名宇文可孤,官拜神策大將軍,初賜姓李氏,后復本姓宇文。以功加檢升校尚書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職官命姓為尚氏,稱尚可孤,其后代亦稱尚姓,逐漸融入漢族尚氏。
尚姓源起周代的齊國。公元前386年,周安王被迫承認田和為齊侯。從此,齊國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稱“田氏代齊”。因田氏代齊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沖突.屬于和平演變,故尚姓人大多仍留居齊國。盡管尚姓得姓很早,但其早期歷史一直很難讓人知其詳。先秦兩漢是如此,魏晉南北朝也是如此,尚姓散見于史冊,而且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