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體現中國美術的核心價值的是中國畫,中國畫在不斷演進中保持傳統基因并吸取異質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寫意美學體系,這一體系筑基于中國的哲學,得益于中國漢字反映的思維方式,基本特點是不以模擬再現客觀世界為根本追求,而是以表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和諧的精神境界,表現高尚人格以實現個體的精神超越和群體精神的有序和諧為終極關懷。其獨具特色的筆墨語言,是不脫離客觀又拉開與客觀距離的,是以宇宙中對立因素的統一為著眼點的,是立足視覺又超越視覺的,是講求繪畫性又更重視文化性的。季羨林指出:“近幾百年以來,西方的科學技術給人民,全世界人民帶來了空前的幸福。但是,其基礎是征服自然、與自然為敵,因而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產生了許多弊端……必須以東方‘天人合一’的思想濟西方思想之窮,也就是說,人類必須同大自然為友……只有這樣,人類才能避免現在面臨的這一些災難。”他試圖以“天人合一”思想來解決21世紀人類發展的環境問題。
實際上,僅以文化批判的方式去創作藝術,并不能解決感知者的精神歸宿問題。重和諧、重精神完善、富有寫意精神的中國畫,作為當今世界藝術的一個重要品種,在物欲高漲、精神失衡、生態破壞的后工業社會,對于實現藝術對人類的人文關懷,具有大可以發揚的超前價值。在這一方面兩岸四地的畫家,只要擺脫20世紀以來全盤西化論的遮蔽,重視文脈傳承,善于以視覺形式發揚中華文化的和諧精神,無論是傳統出新型的,融合中西型的,還是實驗水墨型的,都可以大有作為,都可以做出惠及人類的貢獻。(薛永年)【原標題:中國畫的寫意精神與美學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