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1899-1983),名權,后改作爰,號大千,小名季爰,齋號“大風堂”。張大千的一生極富傳奇,聞名遐邇。張大千幼時,隨母、兄學畫,后入重慶求精中學讀書。18歲時,張大千隨兄張善子赴日本留學,學習染織,兼習繪畫。20歲時,張大千由日本回國,寓居上海,曾先后拜名書法家曾農髯、李瑞清為師,學習書畫詩詞。他的繪畫曾廣泛學習唐宋元明清傳統,功底極深。尤得石濤、八大山人等大師精髓,被國內外藝壇稱為“石濤再世,八大重生”。其畫路寬廣,山水、人物、花鳥、蟲魚、走獸等,無所不工。其工筆寫意,俱臻妙境。特擅寫荷花,獨樹一幟。上世紀40年代,張大千自費赴敦煌,耗時三年,臨摹了大量石窟壁畫。從此,張大千的畫風也為之一變,善用復筆重色,高雅華麗,瀟灑磅礴,被譽為“畫中李白”。1949年以前,他與在北京的大畫家齊白石齊名,被稱為中國畫壇的“南張北齊”。
張大千的書法在年少時便受到家兄張文修的啟蒙,自日本歸滬,師從李瑞清和曾農髯二人,潛心學習書畫,為其以后的藝術道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清史稿》稱李瑞清“詩宗漢魏,下涉陶謝;書各體皆備,尤好篆隸”。張大千對李瑞清的書法情有獨鐘,并以超常的臨摹天賦很快掌握了李的書法特點和精神,能夠逼真地臨摹其書作。上世紀30年代以后,張大千的書法開始醞釀變化,在李和曾的基礎上,轉學多師,參以宋代大家黃山谷的筆勢,追求屋漏痕之妙,越發跳蕩靈動,清雋奇肆,形成了自家的風格。 ☆王 洋【原標題:三千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