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江帆影,王健爾潑墨法。一九八一年九月,陸儼少題。”
“健爾學弟近作筆墨渾蒼,得元人三昧。一九八一年九月,陸儼少題。”
“健爾所作潑墨得意外趣致,足佳也。一九八一年九月,杭州西子湖濱寓居題,陸儼少手記。”
以上陸儼少所題的三幅山水,尤其是那些一幅“空江帆影”,畫中近處墨韻濃郁幽深,但見森樹搖曳生姿,枝葉歷歷清疏顯豁:其稍后處,以濃淡變幻的潑墨寫遠山蒼翠空蒙。那氤氳流溢的墨韻水氣,時而蒼潤欲滴,時而淡蕩虛無,若真若幻,若明若滅,恍然給人以“空翠濕人衣”的感受,如此淋漓濕潤、靈氣逼顯的境界,在古人中唯石濤擅于此,難怪陸老要忍不住題詞嘉許。
當年曾輔佐陸老帶研究生的孔仲起先生最近與我說起,他記得當時陸老在諸弟子中最為賞識的,便是王健爾。在研究生畢業之際,陸老就打算要王健爾留校任教,可當時王健爾因對海外的藝術天地抱有向往,去了澳門定居,自此淡出內地主流美術圈幾近二十年。有人很為之惋惜,說王健爾若是當初不去澳門,如今在國內的名氣肯定如日中天。對此王健爾只笑笑而已。在澳門的那段時間,王健爾的藝術探求其實并未中止,他癡迷于潑墨的神奇變幻,潛心于探究水墨留痕的奇幻幽微。1997年和1999年,他連續兩屆獲澳門美術雙年展一等獎,2004年,澳門特區文化局專為他舉辦現代水墨個展并出版畫集。我曾為《元氣淋漓——王健爾現代水墨集》作序,發現他的抽象作品所構成的水墨意象吞吐陰陽,驅遣開合,濃郁淋漓與縹緲空靈,時而互為映發,恍然演繹著天地宇宙大象,呈現出造化渾然之靈奇。
也正由于王健爾已經歷了“不似之似”的抽象潑墨階段的蛻變,使他對于筆墨氣質之理解,有了更為深切入微的解語,而后奇幻的古意潑墨山水,終于在王健爾的筆下萌生:其樹石構成,勾皴組合,汲取了傳統程序造境的精華;高土游憩隱居讀書之類的題材,大體也是有取于傳統的抽象程序;而其用筆則純任性情,充盈著蒼莽、雄渾、顯割的豪氣;其山水背景由潑墨變異組合構成,每每云煙縈繞、山氣騰謚、恍然有影的朦朧、光的空明在閃爍,讓人感受其間有莫可名狀的韻致幽情。憑著自己多年鑒賞中國畫的直覺,我很快便感到:王健爾將會是中國畫壇升起的一顆閃亮之星!故在《書與畫》“藝苑星空”小冊中,我對其評語是:“擅山水,創獨特的潑墨法,尤為其師陸儼少先生稱許。其作磅礴大氣與空蒙幽微相兼,將豁露情性的隨興揮寫與墨韻變化的天趣相融合,筆墨時見清新奇幻,山林蒼翠嵐氣似觸手可及。其山水手卷尤令人賞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