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文章

中國大寫意花鳥畫的書寫性與雕塑性

2013/11/8 17:02:20 點擊數: 【字體:


    大寫意花鳥發展到今天,幾百年來一直沒有離開過書法對它的影響和滲透。“書畫同源”講的就是中國畫特別是寫意畫與中國書法的“血緣關系”,尤其是中國的大寫意花鳥與中國書法的血緣關系則顯得更親、更近。

  一談到大寫意花鳥畫人們首先想到草書或狂草。認為大寫意花鳥畫狂放不羈,信筆揮灑,與中國書法的草書血脈相通。明徐渭本人就是草書大家,他的大寫意花鳥無疑也是草書筆法的典范。用狂草的筆法作大寫意,使畫面一氣呵成。飄逸、輕靈、狂放、揮揮灑灑,直抒胸臆,如風雨將至,狂放中不失法度,飄逸中不失率直。徐渭的大寫意花鳥畫把那種文人、文化、書法、畫法,可謂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用草書的筆法畫大寫意花鳥畫,只是大寫意花鳥畫眾多表現手法之一。八大山人的大寫意花鳥畫的用筆方法就不是草書,而是近似小篆。八大山人用筆含蓄內斂,外柔內剛,綿里藏針。既不張揚外露,又不滑軟無力,線條極有彈性和韌力,與中國書法中的小篆極為相像。吳昌碩的大寫意花鳥,他的用筆則借助于他的石鼓文和大篆書法,既厚重圓潤又奔放內涵。再加上吳昌碩先生對大寫意花鳥畫“氣”的理解超過前人,“作畫須憑一口氣”,自稱“老缶畫氣不畫形”。吳昌碩的篆刻與書法功力極深,從他的作品中完全可以讀出“大篆”的味道。齊白石大寫意花鳥畫的用筆,則借助于他的行書及單刀篆刻。這里講的是書法對大寫意花鳥的影響。但畫法與書法的線條還是有區別的,畫法就是畫法,書法就是書法。用評書法的眼光去看大寫意花鳥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確。畫法有自己的規律和程式,謝赫的六法論里講繪畫要‘‘骨法用筆”,但并沒有講繪畫必須要以書法用筆。所以說中國畫的用筆與書法的用筆有相同的地方,但更有許多的不同。

  21世紀毫無疑問是一個社會迅猛發展,人類文化、文明大步邁進的時期。中國的大寫意花鳥畫也毫不例外地要與這個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同步。我經過多年對大寫意花鳥畫的學習、研究、探索,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把握大寫意花鳥畫未來的發展和脈絡,我認為大寫意花鳥畫除了它的書寫性以外,在當代更多地應注重它的雕塑性!時代不同了,過去毛驢牛車,現在已經是火車飛機了。過去幾千里地人們要走上幾個月,現在幾個小時就可以到達。距離的縮短,時空的轉換,對藝術的影響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為什么強調中國大寫意花鳥的雕塑性,就是要對大寫意花鳥重新認識。在新的時代里,有新的要求、新的進步,強調雕塑性是中國大寫意花鳥畫發展至今的必然。

  雕塑性就是畫面要整而不碎,聚而不散,追求畫面的空間感和體積感。這種追求與畫西畫不同,它是用筆墨來表現的。過去的大寫意花鳥畫不注重它的體積感和空間感,只注重畫面的形式,所以書寫性則完全占據了大寫意花鳥畫的主導,使大寫意花鳥畫發展至今仍感覺到它的表現手法不能充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很多大寫意花鳥畫家則對畫面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處理,以彌補筆墨表現的不足。但這些彌補無外乎一些小的趣味,小的變化,終究小家子氣,而沒有抓住當今花鳥畫的根本。大寫意花鳥畫是不需要特技的,而這些特技大多數是站不住腳的。大寫意花鳥畫必須用筆墨來完成,把筆墨推到極致,讓你的筆墨極具雕塑性,這才是大寫意花鳥畫的發展方向。我們也應原諒那些做特技的人,有多少人的書法功底可比青藤、老缶呢?

  大寫意花鳥畫書寫性確實應是主導地位,因它特定的筆墨結構,筆墨形式決定了它的“骨法用筆”。過去的2000年,以中國的毛筆為中國書寫的主導。但時代發展至今,毛筆這一中國古老文明漸漸地被其他書寫工具所替代,如鋼筆、圓珠筆、包括電腦。除了書法和繪畫之外,毛筆已不再是書寫的必然工具。這就意味著只有少數人在運用毛筆,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整體書寫能力的下降,又有多少人能夠把毛筆用好,用到極致?把毛筆的功能完全發揮出來而不被淹沒?這是當今中國寫意花鳥畫滯入低谷的結癥。

  過去的大寫意花鳥畫是一些文人的筆墨游戲,茶余酒后把玩之物。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則完全不同過去。建筑結構也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很多館、所較之過去要寬大不知多少倍,空間拉開了。如果你的作品還是按照傳統的把玩樣式去畫,肯定是不合時宜的。那么就要求你的作品更具獨立性與視覺效果,有更強的沖擊力與張力,更適合當今迅猛發展的時代。所以我提出大寫意花鳥畫的雕塑性,就是用水墨毛筆來完成一件“水墨雕塑”。

  現在我們眼里的大寫意花鳥畫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空間的。毛筆就是我們的刻刀,水墨就是我們的大理石,就是黑鐵與青銅。當然這種空間感與立體感與西方追求的“光”、“色”的空問感、立體感不同,它完全是用墨色來完成。代表中國畫的黑色是一個永恒的色彩,是眾多色彩的總和。黑色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趣向,更富有哲理與生命力。

  用筆要用到極致,就是從筆尖、筆腹到筆根,各個部位都要用到。“輕描淡寫”是不會用筆的一種表現。當然這里講的是大寫意花鳥畫的用筆。筆要用到力透紙背,力能扛鼎,筆如耕牛。筆還要有一種刀的感覺,一種錘的感覺,一種斧子的感覺。有了這種感覺你握著毛筆的手就不再那么緊張,就不再那么滑軟無力,而是感覺輕松了許多,隨意了許多。用筆要飽蘸濃墨,一筆下去,從筆尖到筆腹一直用到筆根,畫到毛筆中的水墨完全枯竭了為止。畫面到這時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會達到你想要達到的力度和厚度。

  較之過去人們的審美取向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空間很狹小,一張畫近在咫尺去把玩,墨色變化很多很玄妙,很有韻味。現在一張畫要掛在一個展覽會上,有上百件作品參加。你的畫要想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引人注目,除了你高深的筆墨功夫之外,讓畫面“整”,減少繁瑣,要濃重,有體積感,有沖擊力,也不失為一種奪人眼目的手法。中國畫的黑并不是黑,而是亮。在白墻的映襯下,越黑的畫越亮,越黑的畫越“跳”,越黑的畫越奪眼。這不是畫家投機取巧而是人們的審美取向發生了轉變。人們喜歡黑色,特別是中國人看慣了墨竹、墨蘭、墨荷等等。欣賞習慣也漸漸地“由淺入深”了。當然這黑里面要有東西,黑里面要有精神,黑里面要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充滿內涵與哲理,而不是空洞的黑、刻板的黑、盲目的黑、索然無味的黑。

  筆墨變化要把握全局,局部變化服從整體變化。要講究畫面“整”的效果,局部變化要少,該黑的地方一定要黑,該不要有變化的地方不能有變化。小的趣味好掌握,大的關系卻很難處理。一定要把握大局,要敢用黑墨,敢用重墨,敢用焦墨。減少局部變化是我提出大寫意花鳥畫雕塑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必須會用墨,敢用墨,用到墨色黑而不滯,活而不僵,聚精會神,使畫面充滿黑色的魅力。

  我們看一張大寫意花鳥畫除了整體去看,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拋開白紙,去看你在紙上孤立的水墨能不能站得住腳,站得穩,有沒有厚度、力度、體積感,這個時候就完全看清楚了。有了白紙的掩護,有時我們還不能看清楚筆墨留下的缺憾。在視覺上把白紙拿開,筆墨自然就看得更清楚了。筆墨的優劣及問題所在一目了然。這種獨立的觀察筆墨的方法,也是符合中國傳統的黑當白,計白當黑理論的。白雖然也屬于畫面的一部分,但為了抓住筆墨的實質問題暫時忘掉白紙,單單去檢驗筆墨,亦不失為掌握好筆墨結構的有效方法。

  大寫意花鳥畫的雕塑性與書寫性并不矛盾,書寫性仍然是大寫意花鳥畫的筋骨,強調雕塑性是為了更加豐富大寫意花鳥畫的表現手法。我認為雕塑性比盲目地追求特技、追求牛奶、豆漿、洗衣粉,這些與中國畫格格不入的東西要強得多。中國大寫意花鳥畫的雕塑性就是用筆墨結構來完成對形象的雕塑。要求你的筆墨結構要有鏗鏘之聲,線條有力度,形象有深度,有筆觸,有筆與筆之間的間架結構。有塊面,有線條,把線條和塊面結合到一起,雕塑出來的形象要比用筆臨摹出來的有力度得多。筆觸要寧方勿圓,寧直勿曲。形象上多有些棱角,也是一種增加張力表現的手法。現而今之所以大寫意花鳥畫轉入低谷,就是軟弱無力的作品太多,輕描淡寫的作品太多。雕塑寫意的提出正好來治這一頑癥。中國大寫意花鳥畫的雕塑性與書寫性的區別在于:一種是用筆在寫,一種是用刀在刻。道理是一樣的,但效果卻不同。怎樣才能把筆用到極致,使筆有一種刀的感覺來雕塑寫 意呢?所謂用到極致、就是充分發揮毛筆各個部位的功 能。中鋒、側鋒、逆鋒、正、反、向、背、轉等等,因毛筆各個部位有各個不同的表現效果,各個鋒向用筆有各個不同的變化與趣味。筆在畫家手里是動的、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

  一提到雕塑性、空間感、體積感,人們就會聯想到西畫。好像中國畫就從來不講這些東西。其實不然,空間感、體積感、雕塑性,在中國畫發展的近千年歷史中比比皆是。只是過去我們沒有注意罷了!像山水畫里的平遠法、深遠法、高遠法,這些不都是談空間嗎?像“石分三面,樹分四枝”說的也是體積與空間吧?而八大山人的花鳥更具有雕塑性,他的一石、一鳥、一魚,獨立搬出畫面都是一件非常精美的雕塑作品。吳昌碩的頑石、樹干,也都具有雕塑性。現代大師李可染先生作品中的山、石、樹、水牛,也都極具雕塑性。把李先生的水牛單獨擺出畫面,它的雕塑性不亞于羅丹、米開朗基羅。

  學習掌握好雕塑寫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個人的氣質與修養而決定,但理清大寫意花鳥畫的思路,掌握大寫意花鳥畫發展的規律,雕塑寫意是今后大寫意花鳥畫發展的必然!

  我堅信中國大寫意花鳥畫是要進步的,要發展的,要演變的。只有我們,遵循它的發展規律,理清中國大寫意花鳥畫發展的脈絡,才能創造奇跡。

  中國大寫意花鳥畫是需要筆墨功夫的,更需要文化、修養、哲理、境界與精神。這些文化、修養、哲理、境界與精神又是在筆墨功夫的千錘百煉當中不斷地提高、凝煉與升華的。大寫意花鳥畫的雕塑性不是一句口號,在筆墨功夫與境界精神不斷升華當中才能體悟到大寫意花鳥畫雕塑性的必然,體悟到雕塑性的魅力所在。

  雕塑性是更完美的筆墨功夫的升華,它將使筆墨功夫更凝煉、更概括,將筆墨功夫由一只手轉握成一只拳更具內力和沖擊力。大寫意花鳥畫幾十年來為什么停止不前,我認為主要是內力不足!當然這種內力包括筆墨功夫的千錘百煉,包括畫家自身文化修養的提高,包括畫家自身境界與精神的升華。我們應該踏踏實實、心平氣和、從一點一滴做起,逐步地積累和沉淀我們的生活底蘊、文化底蘊,逐步升華我們的精神與境界,才能引來中國大寫意花鳥畫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原標題:中國大寫意花鳥畫的書寫性與雕塑性】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華網 2013年11月06日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