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文章

筆下神駿 寄意深遠

2014/7/2 16:58:31 點擊數: 【字體:


筆下神駿 寄意深遠

神龍垂云海水立,天馬行地塵沙開 (水墨畫)

筆下神駿 寄意深遠

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 (草書)
 

    中國人喜歡畫馬,古代有不少畫馬的名家,所以有“鞍馬”這一專門畫科。但是在中國的藝術史上,“鞍馬”所描繪的,多是屬于家養或皇家養的官馬一類,而自現代著名畫家徐悲鴻畫馬開始,馬的國畫形象多為不帶韁繩的野馬。這些馬在畫面中往往四蹄騰空,嘶鳴飛躍,是健美健壯的奔馬。畫家用富于表現力的筆墨,描繪出奔騰的駿馬,實際是表達畫家內心的激昂慷慨。

    當年徐悲鴻畫馬,是有感于民族處于危亡之際,借以振奮民族精神,那么在今天,畫家筆下的奔馬又有怎樣的深意?畫家顧克團以畫馬著稱,他認為,馬兒昂首長嘶,奮鬃舉蹄,總是表現出一副不屈服于羈絆的勇者氣派,它是奮斗不止、自強不息、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象征。馬的身高一般是八尺五寸,長長的頸項,顯得偉岸無比,馬頸上的鬃毛隨著奔跑飄灑,每當馬引頸長嘯,是多么神采駿逸的形象。正是如此,顧克團開始醉心于畫馬,他細細觀察和體會著馬的每一個動作和神態,并按照當年徐悲鴻的方法,通過素描的練習掌握正確的寫實方法和熟練的寫實技術。為了畫好馬,顧克團還特意到馬場寫生。他生活在甘肅,得知山丹縣有馬場,于是他帶上速寫本,先乘坐火車抵達張掖,而后搭乘大卡車到山丹縣馬場寫生。當時,馬場一帶天氣涼,遠處可見積雪,顧克團一待就是一天,觀察馬吃草、奔跑、站臥等一系列動作,有時觀察它們的形態直到天黑才返回80公里外的張掖住宿。就這樣,他每天往返于山丹和張掖之間,直到一周后對群馬有了深入的了解后才滿意地返回。

    中國畫講究描摹對象的神韻。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說:“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顧克團在創作中,為求得其神韻,態度非常認真,有“三不畫”:手不癢不畫,心不動不畫,神不醉不畫,其作品并不是單一的為了展覽而創作,也不是為達多產而不求質量,也正是如此,他的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07-02)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