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文章

古書畫臨摹復制:文化勞動者的堅守

2015/7/16 11:57:15 點擊數: 【字體:

古書畫臨摹復制:文化勞動者的堅守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五代 絹本 28.7×335.5厘米 祖莪于1990年臨摹完成

    □□景曉萌 李榮坤

    近日,藏家劉益謙于2010年在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以3.08億元拍下的王羲之書法摹本《平安帖》舉行了交接儀式。雖然該摹本的制作年代曾出現過爭議,但這并沒有影響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

    “紙壽千年、絹壽八百”,紙與絹作為中國古書畫的載體,因其自身的材料屬性,加之天災人禍和環境條件的影響,流傳至今絕非易事。流傳至今的歷代書畫,其中有不少都是時人或后人的摹本。技藝高超、制作精良的摹本,其價值可以與原作媲美。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高端印刷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傳統手工藝臨摹成為冷門技藝,期待得到更多關注。

    古書畫臨摹復制助力文物保護

    中國古書畫臨摹技藝歷史悠久,自東晉時期顧愷之創作繪畫作品的同時,就開始臨摹前人繪畫作品。南北朝時期劉紹祖的臨摹作品素有“移畫”之稱。進入唐代,皇家設立“集賢院”臨摹前代書畫作品。宋代設立畫院后,對臨摹古書畫非常重視,宋徽宗趙佶、畫院畫家李公麟等臨摹了大量前人繪畫作品,元代黃公望、王蒙等“元四家”也以臨摹的方式研習書畫藝術。到了明代,董其昌等畫家提倡以臨摹的方式研究書畫藝術,清代王原祁、王時敏等“清初四王”的臨摹活動為后人留下了大量作品。民國時期,出現了以市場為目標的“湖南造”“河南造”“廣東造”“蘇州片”“揚州皮匠刀”等仿畫工坊。

    新中國成立后,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為古書畫臨摹的重要基地。北京故宮博物院不僅擁有近16萬件古書畫藏品,還有一支從事古書畫臨摹復制和裝裱修復的專業隊伍。幾十年來,這兩項技藝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臨摹復制和修復了大量珍貴書畫文物,在古書畫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1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臨摹復制技藝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事古書畫臨摹復制的專家中,祖莪是其中的中堅力量之一,2012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書畫臨摹復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一般的古畫復制者,往往受制于古人成法,但祖莪能勇敢地跳出傳統,臨古而能創新,摹古志在變法。更難能可貴的是,祖莪在臨摹的同時兼有繪畫、書法創作,她融古意與個性于一身,創造出意境平和寧靜的“詩歌冰雪山水畫派”。她的大部分古畫臨摹品被國家級博物館收藏,所創作的山水、人物、花鳥等國畫也廣受好評,作品遍及多個國家和地區。

    祖莪臨摹的作品眾多,其中也包括很多中國繪畫史上享有盛名的杰作,如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陳洪綬的《荷花鴛鴦》、唐寅的《四美圖》等珍品。書畫鑒定大家徐邦達曾對祖莪臨制的《清明上河圖》如此評價:“祖莪同志幼即好繪事。1979年入故宮博物院臨摹室,師老畫師馮忠蓮。時馮正摹北宋張擇端真本始竟,莪亦步趨之。諸舊題跋并一一照摩,三年成。精工不下于乃師也。”

    臨摹是藝術的再創作

    在古書畫臨摹復制技藝中,“臨”是對照原件復制。“摹”是用透明紙覆在原作上勾描底稿,以此為藍本復制。臨摹泛指利用兩種技法,通過讀畫、勾稿、落墨、著色、整理、摹款及鈐印等步驟完成書畫復制的技藝方法,是兩者的結合。

    祖莪介紹,她在臨摹作品時,首先要把原作細細地讀上數遍,通過眼前的畫面去與古人對話,感悟古人的創作意圖與心境,特別是研究分析古人的繪畫技法,讓自己走進前人的藝術境界,以追求復制品的形神兼備。“摹畫這項工作,最難的是讀懂原作的精神實質,讓自己進入先人的心境中去。再就是準確把握每一筆,特別是寫意畫難度最大,要求形神統一,每一步都要下一番功夫。”

    以明代張路所作《達摩像》為例,祖莪在臨摹這幅畫時,首先選擇與原件質地粗細盡可能相近的蠶絲絹,并調整了做絹時的膠礬比例,使絹面在落墨時行筆干澀,能自然呈現原作中的斑駁感,而在筆墨技法的運用上,則做到干濕相兼、虛實相兼、濃淡相兼。此外,她在運用原作者筆法的同時加上復制畫所特需的筆法,有些局部還要采用山水畫皴法,才能還原出原作“虛而實”“薄而厚”,經歷多年殘而無損的效果。

    在祖莪看來,古書畫臨摹復制一是通過形象藝術再現原作的筆墨、色彩、神韻,二是表現古畫因歲月久遠而形成的古舊氣氛。“我們把重點放在前者,臨摹的目的是使古畫的壽命得以延續,代替原作傳達傳統繪畫藝術的整體風貌。作舊只是一種補充手段,為了反映繪畫的古老面貌而已,與作假畫有著本質的不同。”她說。

    祖莪表示,在臨摹中,很多技法要根據不同作品自己設定,如畫中的某一筆線條出現自然流露的殘破感,臨摹時卻無法用一筆達到。“說到底,臨摹古畫也是創作,我們所努力達到的就是將古畫的神韻最大限度地還原再現。”祖莪說。

    小眾工藝有待認可

    隨著時代的變遷,由于電腦、數碼印刷等新技術的發展,古書畫臨摹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對很多人來說,電腦復制藝術品已足夠完美,但祖莪并不贊同。她認為,摹古畫和電腦復制品有著本質區別:手工臨摹有著藝術技法的研究和藝術生命的延續,是電腦所不能比擬的,像是現代人與古人在藝術上的交流與對話。“摹古畫是有生命的,而印刷復制品是沒有生命,這就像是真人與照片的區別。”

    此外,相比印刷復制品,人工臨摹的成本投入很多,耗時也較長,一件大件作品通常需要幾年才能完成,小件作品則需幾個月,至少也要幾星期。由于人工臨摹古書畫周期長、造價高,較適用于博物館的收藏和傳承,不適合做大范圍的市場推廣。但也正因此,人工臨摹的古書畫都成為收藏級的精品。

    古書畫臨摹工作對操作者的要求極其精細復雜,必須一絲不茍,對臨摹者的體力、眼力和藝術素養都是嚴峻的考驗,因此,能夠適應并較好地達到要求的臨摹人少之又少。“我在故宮從事古書畫復制工作30多年,雖然是默默無聞地為文博事業貢獻了我一生中最佳年華,但這是我繪畫人生的一大幸事。”

    祖莪用“既沒有名,也沒有利”來概括這個行業。她表示,如果不能耐得住寂寞,不是發自內心的向往,一時的熱度很難延續。另外,由于手工技藝對手、眼、腦的配合要求較高。在她看來,古書畫臨摹的未來發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將傳統的筆墨與現代元素有機結合,是祖莪給自己設定的課題,或許也是她對古書畫臨摹的期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