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行旅圖(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關仝(五代后梁)
唐宋之交的五代,時局動蕩,政權更迭,但山水畫卻發展顯著,地位突出。無論選材還是技法,相比晉唐繪畫都有巨大飛躍,山水不再以人物畫的背景存在,而是被作為生息的環境細致描繪。
這一時期,荊浩、關仝、董源、巨然四大家出現,創立了北方雄健峻嶺和江南秀麗山川兩大山水畫體系,成為中國山水畫發展史的里程碑。
關仝是五代后梁的山水畫家,代表作《關山行旅圖》以“高遠”“平遠”二法作全景式布景,描繪了關陜一帶山川的雄壯峭拔。畫面右側的高山引人注目,峰巒高聳,云林深谷,霧氣升騰,寺廟隱現,此為“關山”主題。高遠法描繪的巨峰,幾乎占據整個畫面的1/3,畫家用皴法勾勒巖石紋理,營造突兀之境,溪流和山路的回轉又巧妙平衡山峰高聳帶來的壓抑。四周稍小的尖峰,視覺上呈向上的勢,有別于江南山水的圓柔。山中雜樹均有枝無干,空落無葉,這是“關家山水”的獨特畫法。
關仝與他的老師荊浩同為北方山水畫派的開創者,在畫史上并稱“荊關”。關仝深得荊浩筆墨之法,將其師開創的全景式山水和勾、皴、擦、染、點的山水畫技法推向成熟。后人稱關仝的山水畫為“關家山水”,并列其與宋初的李成、范寬為“三家鼎峙”,影響很大。
中國書畫在“師造化”的同時,有著嚴謹的師承關系,四大家中便有關仝師承荊浩,巨然師承董源。講究歷史的積累和傳承創新,是中國書畫的特點,也是書畫得以發展的原因。關仝拜師后,刻苦努力,意圖超越荊浩;到了晚年,終于力逾其師,自成一家。這種超越前人的雄心壯志,值得今天的我們學習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