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揚州畫家汪圻:創《紅樓夢》彩色情節畫(2)
2013/9/13 10:27:2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除仕女畫外,汪圻還擅長其他類型人物畫。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他的一幅畫作《五老圖》。此圖以宋代蘇東坡等五學士聚在一起品評詩文為畫題。以工筆細寫人物,水墨暈染山水,取法沒骨,具秀潤之趣,工寫兼備。人物皆以鐵線描勾畫衣紋,各具情態,或坐或立,均傳神生動。他還畫其他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如《孟母三遷》、《貴妃出浴》、《伏生授經》等。
汪圻還常畫一些樓臺、仕女題材的界畫。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0秋季拍賣會拍賣過他的《汾陽壽考圖》(十二幅)立軸就是模仿明代畫家仇英畫法畫的樓閣界畫。汪圻也畫山水人物與風景畫。如他畫過《北京名勝冊》、《秋山行行旅圖》手卷等。他與揚州畫家王素、倪璨合作過山水、人物扇面。
汪圻癡迷于《紅樓夢》。他對紅學最大的貢獻是畫了最早的《紅樓夢》的十二幅彩色情節畫《汪惕齋手繪紅樓夢粉本》,分別是:《瀟湘館春困發幽情》、《薛寶釵羞籠紅麝串》、《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繡鴛鴦夢兆絳云軒》、《秋爽齋偶結海棠社》、《櫳翠庵品茗》、《琉璃世界白雪紅梅》、《勇晴雯病補雀金裘》、《壽怡紅群芳開夜宴》、《群釵放風箏》、《寒塘渡鶴影》與《雙玉聽琴》。在第十二幅畫的右下角鈐有“惕齋”二字朱文印。如《薛寶釵羞籠紅麝串》所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卻將寶玉的憨頑、好奇,寶釵的羞澀、穩重,黛玉的嬌柔表現得活靈活現,似乎讓人覺得三個小兒女的調笑聲就在耳畔。羅加嶺/文【原標題:清末揚州畫家汪圻:創《紅樓夢》彩色情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