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傳統文藝 >> 文藝知識 >> 瀏覽文章

古琴名家

2013/11/18 9:21:47 點擊數: 【字體:

  
    孔子:春秋時著名的教育家、音樂家。約公元前481年,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師曠:春秋后期晉國著名宮廷樂師。目盲,精于審音調律,對于音感極為敏感。明、清琴譜中說《陽春》、《白雪》等琴曲是他的作品。

    伯牙:先秦琴師。《呂氏春秋》記載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而能為鐘子期領悟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老師成連帶他到東海蓬萊山去實地領略"移情"的功夫,于是創作出《水仙操》。現存琴曲《高山》、《流水》、《水仙操》都是源于這些傳說的作品。

    雍門周:戰國琴師。善鼓琴,嘗為孟嘗君鼓琴。后世說他是最早發明琴譜的人。

    桓譚:東漢琴家。任掌樂大夫。所著《新論》,常論及音樂。并著《琴道》,介紹有關琴及琴曲的事跡。

    蔡邕:漢末琴家。他創作了著名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淥水》、《幽思》、《坐愁》、《秋思》。現存《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亦傳為他的作品。

    蔡琰:漢末女琴家,字文姬,蔡邕的女兒。漢末,她被虜入胡地,十二年后被曹操贖回。琴曲中表現這一題材的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等。這些往往被認為是她的作品。

    嵇康:魏末琴家、音樂理論家,竹林七賢之一。。作有琴曲《嵇氏四弄》,包括:《長清》、《短清》、《長側》、《短側》,與《蔡氏五弄》合稱《九弄》。他的《琴賦》生動地描繪了琴曲藝術的多種表現,并評論了當時的一些琴曲,具有史料價值。,此外,《玄默》、《孤館遇神》等琴曲也傳為他的作品。

    阮籍: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精于琴道。現存琴曲《酒狂》傳說是他的作品。有音樂論文《樂論》傳世。

    阮咸:魏晉琴家,竹林七賢之一。琴曲《三峽流泉》相傳為他的作品。

    劉琨:晉代琴家。創作琴曲《胡笳五弄》,包括:《登隴》、《望秦》、《竹吟風》、《哀松露》、《悲漢月》,是最早以胡笳聲編為琴曲的作品。

    賀若弼:隋代琴師。創作琴曲《石博金》、《清夜吟》、《不換玉》等。《西麓堂琴統》中存有《清夜吟》。

    趙耶利:初唐琴師。琴藝冠絕當世。曾整理《蔡氏五弄》及《胡笳五弄》等琴曲。著有《琴敘錄》九卷,《彈琴手勢圖譜》和《彈琴右手法》。他總結琴派說:"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時之俊"。這些評論至今仍符合吳、蜀兩派的特點。

    董庭蘭:盛唐琴師。從鳳州參軍陳懷古學得當時流行的"沈家聲""祝家聲",而青出于藍。在唐代享有很高的聲譽。今存《大胡笳》、《小胡笳》、《頤真》等琴曲相傳為他的作品。

    薛易簡:唐代琴家。他九歲彈琴,十二歲能彈雜曲三十及《三峽流泉》等三弄,十七歲彈《胡笳》兩本及《別鶴》、《白雪》等名曲。他在講究"用指輕利,取聲溫潤,音韻不絕,句度流美"之外,更強調"聲韻皆有所主"的內在表現。還指出了從彈琴姿勢反映出的精神不集中的"七病",為后世琴家所重視,從而引申出許多的彈琴規范。

    義海:北宋琴家(僧人)。夷中的入門弟子。在越州法華山學琴,"積十年不下山,晝夜手不釋弦,遂窮其妙。"著有《則全和尚節奏指法》。

    郭楚望:南宋琴家。因感政治腐敗,猶如云霧遮蔽九嶷山,遂作琴曲《瀟湘水云》。又有《秋鴻》、《泛滄浪》等琴曲作品。劉志方傳其琴藝與毛敏仲、徐天民形成著名的浙派。郭楚望實為浙派的創始人。

    徐天民:南宋琴師。為楊瓚門客時,由學江西譜改學郭楚望譜,并參與編輯《紫霞洞琴譜》。其祖孫四代皆是著名琴師。后人推崇為"徐門正傳"。現存《神奇秘譜》中的《澤畔吟》為其作品。

    毛敏仲:南宋琴師。為楊瓚門客時從劉志方學郭楚望傳譜。創作琴曲甚多,有《漁歌》、《樵歌》、《列子御風》、《山居吟》、《佩蘭》等。其中,《漁歌》、《樵歌》的藝術水平很高。

    嚴徵:明末琴家。虞山派創始人。琴風"清、微、淡、遠",所編的《松弦館琴譜》為虞山派主要的譜集。

    徐上瀛:明末琴家。虞山派集大成者。他和嚴徵同學藝于陳愛桐的弟子,但是琴風大不相同。他吸收《雉朝飛》、《烏夜啼》等快節奏的琴曲,收入《大還閣琴譜》。琴風撔旒蠶癱笖,彌補了嚴徵的不足。所著《溪山琴況》,對琴曲演奏的美學理論有系統而詳盡的闡述。

    王賓魯:(公元1867年—公元1921年)字燕卿,清末民初著名琴家。他的風格流暢,綺麗纏綿,在諸城派中別具一格,同時他也是梅庵琴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在南京授琴,所擅十四曲,傳予后人。

    莊臻鳳:清代琴家。彈琴近三十年,創作了首琴曲,收入《琴學心聲》中,較為流行的有《梧葉舞秋風》、《春山聽杜鵑》等。

    徐常遇:清初琴家。廣陵琴派的先行者。所傳琴譜于1702年刊為《澄鑒堂琴譜》,為廣陵派最早的譜集。

    張合修:字孔山,是清末青城山中皇觀道士,為琴學大家。他精于《流水》、《醉漁唱晚》、《孔子讀易》等琴曲。他的七十二滾拂《流水》,尤其為琴曲之珍品,甚受推崇。他曾在武昌開門授琴,培養出很多琴學高手。張孔山對近代琴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彭慶濤:(公元1891年—公元1944年)字祉卿,清末民初著名琴家。他承襲家學,精通琴道。近代以來極受推崇的名曲《憶故人》,即是彭氏家傳琴曲,由彭祉卿廣傳于世間。他尤其精通《漁歌》,故被稱為“彭漁歌”。他曾和查阜西、張子謙共創“今虞琴社”,對近代琴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徐祺:清代琴師。廣陵派的繼起者。傳譜輯為《五知齋琴譜》,所收琴曲以虞山派為多,并對各曲進行了加工發展,從中可以看出廣陵派與虞山派的淵源關系。

    吳虹:清代琴師。學琴于徐常遇之孫徐錦堂。當時是廣陵派鼎盛時期,琴家云集,日夜彈奏,對他很有幫助。他致力學琴數十年,編琴曲八十二首,于1802年刊印《自遠堂琴譜》,為廣陵派集大成者。

    祝鳳喈:清代琴家。十九歲學琴,致力琴學三十多年。著有《與古齋琴譜》,對琴學理論有深入探討。

    張孔山:清代琴師。學琴于浙江人馮彤云。咸豐年間為四川青城山道士,1875年協助唐彝銘編成《天聞閣琴譜》。所傳諸曲如《流水》、《醉漁唱晚》、《普安咒》都很有特點。經他發展加工的《流水》流傳甚廣。

    楊宗稷:近代琴家。在北京向黃勉之學琴。撰《琴學叢書》四十三卷。現存最早的《碣石調幽蘭》的文字譜,首先由他翻譯為減字譜。

    徐元白(1892-1957年)近代琴家。號原泊。浙江臺州海門人。年輕時從浙派大琴家大體法師學古琴。后遍訪全國古琴名師,博收諸家特色。在演奏技巧上繼承浙派“微、妙、圓、通”瀟酒奔放的特色,自成一種古樸典雅、深造內含,善于抑揚頓挫的獨特風格,被稱為現代浙派琴家的代表。所演奏的大小琴曲甚多,最精者有《高山》、《墨子》、《蒲湘》、《秋江》等。并作《西泠話雨》等琴曲,已被中央音樂學院研究所錄制。抗日戰爭前后曾在南京組織清溪琴社,又在重慶組織天風琴社。晚年定居杭州,組織西湖月會,研習琴藝。著《天風琴譜》一卷。曾將其父所傳琵琶曲《泣顏回》編為琴曲,刊于《今虞琴刊》。一生為推廣和發展古琴藝術及培養古琴人才作出了貢獻。【原標題:古琴名家】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華夏經緯網 2003-11-12
0
下一條:古琴的發展上一條:河南竹板快書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