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的主奏樂器
2013/4/17 11:43:23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豫劇的伴奏樂隊,過去曾有“一鼓二鑼三弦手,梆子手鈸共八口”的說法。早期的豫劇在樂器上還使用四大扇(大鐃、大鈸)和尖子號(管長1米左右),以此來制造雄壯熱烈的氣氛。建國后,武場一般是由鼓板(班鼓、手板)、大鑼、鐃鈸(即手鈸)、二鑼、梆子、小鈸(即銅板)、風鑼、大陰鼓、木魚、碰鈴等打擊樂器組成,其中最常用者為前六種。早期的文場樂器有三弦皮嗡、月琴等,后又增加瓢(即板胡)、二胡、琵琶、橫笛、嗩吶、笙等。而板胡則成了豫劇的主弦。建國后,還增加了一些西洋樂器,如大小提琴、銅管、木管等。
豫劇樂隊的文場主奏樂器,早期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員兼吹嗩吶)、二弦(竹或木質(zhì)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撥彈樂器)。20世紀30年代以后,大弦、二弦逐漸棄置,改用中音板胡(俗稱“瓢”)為主弦。50年代以后,一般的文場中逐漸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悶子、大提琴等。有的還增加了墜胡、古箏等。亦有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銅管、木管樂器的,組成中西混合樂隊。豫劇文場中的傳統(tǒng)伴奏曲牌有300多個,其中嗩吶曲牌130多個,橫笛曲牌20多個,絲弦曲牌170多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戲曲網(wǎng) 200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