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王府曲本”,一般是指由清代蒙古親王車登巴咱爾王府所藏、1925年從其后人手中流散出來的數千種戲曲、曲藝文本。這批曲本,除了本身所具有的文獻價值意義外,在戲曲史的研究上,也為清代中晚期昆曲衰落、地方戲特別是京劇的興起、形成等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此外,這批曲本中大量的地方方言和對當時社會生活、宗教習俗等的真實描寫,也為社會學、歷史學、語言學、民俗學等學科提供重要的研究素材。戲曲藝術家歐陽予倩曾譽之為“中國舊劇的結晶”,而戲曲學家王季思先生更是將這批曲本的發現稱之“將可與安陽甲骨、敦煌文書并提”。 《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共20冊,收錄了870多個曲本,1100多萬字,是面世的“車王府曲本”中收錄最全、整理最完備、最權威的標點本。與會專家認為,其出版,無論是對于中國古代戲曲還是對于社會、歷史、語言的研究均有重大的意義。
早在1926年,顧頡剛即已著手整理“車王府曲本”目錄,新中國成立后,“車王府曲本”的研究以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最力。在首發式上,本書主編、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所長黃仕忠詳細講述了此項目立項至今近二十年歷經的諸多曲折。【原標題:大型戲曲文獻《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