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皮影:燈影斑斕唱千年
2013/4/15 15:05:13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一口唱盡天下事,雙手對舞百萬兵”,作為電影的最早雛形,皮影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被一代又一代人傳承到現(xiàn)在。如今,在桐柏一些村子,夜幕降臨的時候,麥場里就會搭起一面幕布,一出出歷史故事就從幕布后折射出來,老少同樂。
隨著今年桐柏皮影進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更多人開始關注這門古老的藝術。近日,記者帶著對桐柏皮影的濃厚興趣,深入“皮影之鄉(xiāng)”進行采訪,了解皮影戲的“前世今生”——
千年皮影
栩栩如生唱古韻
在皮影戲的保護單位——桐柏縣文化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桐柏皮影進入國家級“非遺”,讓世代堅守的皮影人很自豪。
皮影戲于南宋初年傳入桐柏,據(jù)說興起與岳飛還頗淵源。桐柏皮影被譽為我國四大皮影流派之一。
與皮影戲的接觸過程中,記者發(fā)現(xiàn),演出對掌簽人要求非常高,他一人不僅要用雙手通過三根細竹操縱一個到十幾個皮影的動作,還要兼唱所有人物的唱腔、道白。桐柏皮影戲的音樂唱腔具有濃厚地方風韻。它吸收了地方山歌、小調(diào)的音樂元素,唱腔高亢明亮,道白則是非常原生態(tài)的地方方言。皮影的制作栩栩如生,色彩艷麗,人物造型和亭臺樓閣極具豫南風格,像是工藝品。臺上打斗激烈,三四人作響卻如千軍萬馬廝拼,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據(jù)說,桐柏皮影老藝人制作的皮影曾參加河南省美術館、中國美術館和中國美術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的中國民間美術展覽,在北京展出,并由《人民日報》選登。老藝人岳秀良曾帶領皮影戲劇團漂洋過海到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以及深圳、香港巡演,使桐柏皮影聲名遠播。皮影藝人岳秀良還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民間堅守
執(zhí)著藝術盼傳承
在隨后對岳秀良老人的采訪中,他粗略估算,現(xiàn)在仍能演出的劇目有《楊家將》、《狄青傳》、《界牌關》、《隋唐演義》、《雌雄劍》等60多部。這位出生于“皮影世家”的老藝人15歲拜師演出,至今已有50余年。他說,想嫻熟地把皮影玩于股掌之間,并非易事。操縱皮影講的是手、眼、耳的配合,要做到十根手指操縱三根竹竿帶動影人不停變換動作,表達喜、怒、哀、樂等情緒,同時還要唱好戲詞。說話間,老人就情不自禁地拿起皮影表演了起來,時緩時急,靜動有致……
“別小看皮影戲,它的人物也有生旦凈丑四個行當劃分,加上打擊樂和嗩吶伴奏,三四個人的皮影戲演出想不熱鬧都不行。”桐柏縣現(xiàn)存多個皮影班,有岳秀良的吳城班、月河彭大義班及月河蔡正祥班等。“每班約有人子(即皮影影身)60余個,更換頭配件可組合出300多個人物造型,各行當各類人物角色都能演。對于演出皮影戲的收益,岳秀良老人表示:“從小就喜歡皮影戲,能演出就行,收入多少都知足。”
記者了解到,皮影班到農(nóng)戶演出每場收入為200元左右,農(nóng)戶要管皮影班四頓飯,200元由成員按分工多少進行分配。
結(jié)束采訪時,桐柏皮影正在進行國家級傳承人的申報工作,老藝人岳秀良是其中之一,他對此深感欣慰。“已經(jīng)唱了、教了大半輩子皮影戲,最想將皮影戲完整地留給后人。”岳秀良的執(zhí)著,令人滿懷敬意。【原標題:桐柏皮影:燈影斑斕唱千年】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南陽日報 作者: 趙林蔚 20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