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傳統文藝 >> 文藝學術專欄 >> 瀏覽文章

曲牌的“京劇化”創新

2015/2/12 14:18:53 點擊數: 【字體:

    在我國傳統音樂寶庫中,有不計其數的曲牌音樂。這些曲牌是在中國特有的歷史傳統和音樂文化背景下產生的,是歷代音樂生活的產物,是地域性的音樂符號,是大眾共有的音樂資源庫。

    自元以降,關于曲牌音樂的研究就刊刻印刷出版了諸多史料著作,但都是對曲牌文字與唱詞的論述,而無曲譜記載。上世紀40年代以來的70多年間,特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文化部等單位聯合主編了《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中國曲藝音樂集成》《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各省卷,較全面地收錄了大量的曲牌資料,展現了曲牌豐富多彩的面貌。但美中不足的是,其內容主要是曲調的顯示,對其源流及音樂結構、藝術規律的論述分析則較少。

    對京劇器樂曲牌伴奏藝術的探討,自京劇誕生以來、特別是發展至成熟階段,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課題。但由于種種原因,以往也大多偏重于京劇伴奏技法的研究,而是對京劇如何吸取姊妹藝術的曲調、曲牌,之后又是怎樣進行“京劇化”的變革創新,還處于感性認識階段。京劇器樂曲牌作為無詞的純音樂伴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京劇的前奏、幕間過場音樂、情景音樂、尾奏等,均是通過這些器樂曲牌的演奏來實現的。它與唱腔音樂、鑼鼓打擊樂緊密配合,相得益彰,使京劇音樂的藝術表現力豐富多彩,又各具特色。但這些京劇器樂曲牌并非一開始就如此齊備,先為笛子、嗩吶曲牌伴奏,后有胡琴曲牌;開始也沒有現成的曲目,而是經歷了一個由無到有、由少到多、由單一到復雜的過程。

    京劇器樂曲牌各種形式的產生,與京劇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京劇在形成過程中,善于博采眾長,廣納各種藝術精華。形成之初,京劇的唱腔主要是吸取徽劇的二黃、四平調、撥子腔、吹腔,以及漢劇的西皮,進而合流成為皮簧腔,并從梆子腔引進南梆子等。京劇的器樂曲牌則受徽、漢劇的影響很少,而是廣泛從昆曲、民間鼓樂和絲竹樂以及宋元南北曲中汲取營養,最終形成自己的形態。

    借鑒其他藝術形式而產生的曲牌,怎樣為京劇唱腔伴奏?“京劇化”的變革創新,便是京劇器樂曲牌適應需要最重要的手法。無論是胡琴套子,還是嗩吶、笛子吹奏,都根據京劇風格加以變異。京胡主要是通過二黃、反二黃、西皮、反西皮的定弦及特有的弓法、指法來體現“京味”;笛子、嗩吶則是用筒音變化及特有的氣口、變氣等吹奏方法來表達濃郁的京劇韻味。這些“京劇化”的革新,實際上就是改編再創作,屬于音樂創作的范疇。因其是在已有原生態曲調基礎上的口頭音樂創作方法,所以演奏者也是改編者。琴師的演奏和樂師的吹奏,時有即興發揮,常常是在演奏實踐過程中,不斷修改,很少有一個定本,處于反復加工的過程中。由此,每首曲牌在多次的演奏中多有大同小異的變化,特別是根據戲劇情節表現的需要,在無定次的反復變奏中,變化無窮,但又“萬變不離宗親”。

    要將吸取的曲牌實現“京劇化”,一般須具有兩個因素:一是曲牌旋律要體現京劇的特點;二是要在京劇的特性伴奏樂器中得到呈現。這兩者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相關。如胡琴曲牌,其旋律不僅要與唱腔音樂的風格相統一,而且要符合京胡各種弦式的定弦、指法、弓法等演奏規律。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類似京劇器樂曲牌的多種“同宗”變體,在我國民間音樂(包括各地方劇種)及文人音樂(如古琴打譜)的改編創作思維中,是屢見不鮮的。

    演奏京劇器樂曲牌的樂器有嗩吶、笛子、吹打、京胡、月琴、三弦等,而京胡、月琴、京二胡——“京劇三大件”對器樂曲牌“京劇化”的影響尤為明顯。最富特色的還是京胡,其特有的定弦、演奏的指法與弓法、樂器的制作等,都對胡琴曲牌的風格及旋律變化的“京劇化”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可以說,胡琴曲牌如果離開了京胡,其包含的京劇特有的風味必將大為遜色。

    京胡屬于高音樂器,其音域較窄,一般為九度或十一度,而超過音域的音就翻高或移低八度演奏。此外,由于京胡的構造、演奏姿勢等原因,形成了京胡演奏獨特的弓法、指法,進而直接導致伴奏旋律的多樣變化。而這種旋律的變化以適應京胡的弦式,也是曲牌“京劇化”的一個特點。如河北省撫寧縣民間嗩吶曲牌[柳青娘],“京劇化”為同名京胡曲牌后,其音樂主題被完整地保留下來,但音樂風格卻“京劇化”了,而且形成了二黃、反西皮、西皮三種[柳青娘]變體。

    另外,由于京胡特殊弓序的推拉特點,其拉弓較強,推弓較弱,形成了節拍的弱強弱強的節奏。正如老琴師所說,京胡的弓法好比人的骨頭,沒有它,拉出來的旋律就綿軟無力;京胡的指法好似人的肉,離了它,拉出來的旋律便平淡乏味。京胡這種鮮明的特色,亦可對旋律潤色加工,增強韻味,對曲牌的表現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京劇器樂曲牌吸取自外來曲牌的創編方式,體現了漸變性及靈活性、即興性的特點。京劇器樂曲牌采取“京劇化”的漸變,既符合我國傳統音樂的創作思維,又適應廣大京劇觀(聽)眾的欣賞習慣,如[小開門][柳青娘][八板][哭皇天][萬年歡][鷓鴣天][柳搖金]等,就是在昆曲、民間曲牌基礎上改編而成的“又一體”。而[夜深沉]因擷取[風吹荷葉煞]的部分旋律素材,即興變化發展很大,而且音樂形象也大為變異,成為“另一體”曲牌的代表;由昆曲中呂調[朝天子]改編成的同名京劇二黃、反二黃、嗩吶曲牌,亦屬“另一體”一類。如梅蘭芳先生主張的“移步不換形”式的改編,亦是新的“又一體”或“另一體”。

    在漸變性、靈活性、即興性為特點的音樂思維方法的支配下,我國歷代京劇器樂演奏家(亦是編曲家)通過“京劇化”的變革創新,創編了許多器樂曲牌,大大豐富了京劇伴奏音樂寶庫。(該研究成果為山東省社科規劃資金資助項目)作者:王秀庭 楊玉芹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文化要傳承必須先創新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