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家死者入棺后,在家停柩七日,兒女們要守喪,親戚街坊都來吊祭。待墓打好后,就可以下葬。死者入棺后,在大門外搭靈棚、設靈堂,移棺入內。靈堂棺前設一靈桌,桌后掛一白布孝幛遮住棺柩,桌上放死者的牌位或照片,還有供品。兩邊貼白對聯一幅,多為“紙灰化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白馬素服悉入夢,青天碧海哭招魂”、“渺渺精魂歸仙府,幽幽潔魄上瑤臺”,楣批:“當大事”、“入土為安”、“吊者大悅”。對聯兩邊有紙扎的童男童女一對。故時稱亡父為考,亡母為妣。如是亡父,神主牌位則寫“已故顯考諱XXX,享年XXX歲之靈位,(過六十歲才稱享壽)”。是亡母則寫“已故顯妣X門X氏太孺人之靈位”。這些牌位是臨時性,等喪事已畢要換木制牌位。先寫僅缺一點,再請德高望重的人來用朱筆點,謂“點主”。靈棚前則有鼓樂班在奏樂,少則一班,多則五六班。靈棚兩側放有親朋贈送給死者的各種紙扎器具、花圈,如金斗、銀斗、搖錢樹,男孝跪在靈桌前兩側,有親朋來吊孝,孝子要陪哭。有司儀主持高喊“三拜九扣”。
祭奠完畢,放鞭炮起靈,鼓樂班在前吹奏,長子長孫舉引魂幡招魂。引魂幡是用各種彩紙做成的彩球,挑在樹枝做成的高桿上,幡內有一張白紙條上寫著,已故X公諱享年XX歲之引魂幡。黑色棺材上蒙上一塊長七尺的紅色棺罩,是女兒、女婿買的,叫“銘旌”。男孝在前,女孝在靈柩后,親屬更后,男孝子都手拄哀柱(用細竹桿、桐木細桿、高梁桿纏百花條)。亦步亦趨哭號著引靈柩緩緩進入墓地。下葬前,先由女兒、兒媳下墓穴掃地,叫“掃墓”。其掃法:女兒往外掃, 媳婦往里掃。下葬后,放食品罐、長明燈等,壘嚴墓堂門,封土成堆,叫“墓谷堆”。至此下葬儀式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