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焦作

宋·李唐《采薇圖》

2013/8/16 10:15:11 點擊數: 【字體:

宋·李唐《采薇圖》
 
    李唐被后人尊為南宋四大畫家之首,其實他48歲時以第一名考入北宋國家畫院。待北宋滅亡,他與徽、欽二帝及宮中數千人盡被金人擄去北國時,已是60歲左右了。聽說趙構南渡,他冒險脫逃,輾轉流亡至臨安(今浙江杭州)。時百廢待舉,朝廷尚無暇顧及畫院的恢復,李唐只得流落市井,賣畫為生。但是他的北方風格的畫,又不為南方民眾賞識,買者寥寥,生計維艱。李唐心中郁悶,有詩感嘆:“雪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如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直至16年后,他復入南宋畫院,已經將近80歲了。國破家亡,民不聊生,顛沛流離的人生經歷,極大地影響到李唐的繪畫創作。
    
    《采薇圖》就是一幅贊揚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的歷史題材力作。圖縱27.2厘米,橫90.5厘米,絹本,淺設色,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記載:伯夷和叔齊是商末諸侯孤竹君(國在今河北盧龍南)的兩個兒子。孤竹君生前立三子叔齊為繼承人,但在他去世后,叔齊要讓位給長兄伯夷,伯夷不受,認為父命不可違,就悄悄地溜走了。叔齊見狀,也離家出走。兩兄弟先后投奔了西伯姬昌(周文王)。姬昌死后,其子姬發(周武王)要發兵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攔住馬頭諫阻,認為臣子討伐君王是大逆不道。武王不從,伐紂成功,改天下為“周”。伯夷、叔齊深以為恥,決意“不食周粟”,便一起逃隱至首陽山(今山西永濟縣境內),以采野豌豆充饑,最終兩人餓死在山里。《采薇圖》描繪了伯夷、叔齊在首陽山采薇度日的情景:崖前林間的坡石上,兩人席地對坐,身旁有镢頭、菜籃,左邊叔齊上身前傾,嘴微張,一手比畫,似在講些什么;右邊伯夷則雙手抱膝,目光凝視,似有所思。兩人發、須修長,面容清瘦,但衣冠不亂,精神矍鑠,充分展示其意志堅定、決不屈從之風貌。左邊山谷深處,有一條小溪蜿蜒流淌,無路徑,人跡罕至,映襯伯夷、叔齊采薇度日之艱難。衣紋細勁淡蕩,頓挫流暢,與山石、樹干、枝葉勾皴的粗獷簡約、濃重硬挺,似有些不同,卻也顯得剛柔相濟。墨與色的層層渲染,更加重了懸崖幽谷的荒寂深邃,唯獨人的衣著留白,使畫中人物突現目前。這是一幅人物和山水并重、帶有顯著的南宋筆墨意趣的佳作。與五代時衛賢《高士圖》相比較,筆墨技術和構圖立意,都更加成熟。
    
    本文無意對歷史人物伯夷、叔齊作深入的探討,而李唐在國家飽受外敵侵略之際,贊揚了“寧死不屈”的氣節,在當時還是頗具現實意義的。畫家徐悲鴻曾在文中對此圖高度贊賞:“至人物神情之華貴、高妙,是與米蘭藏達·芬奇之耶穌,與門興藏丟勒之使徒同為繪畫史上的極峰。”  張德寧【原標題:  宋·李唐《采薇圖》】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民晚報 2009-11-1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