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遛鳥的人數不少,在老城里幾乎能達到每幾百米必有鳥籠的程度。
中國養鳥的歷史悠久,宋代開始出現繁榮景象。開封的鳥市源于北宋,《東京夢華錄》上就有記載。
開封以往鳥市多聚集在大相國寺附近。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說:“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大三門上皆是飛禽貓犬之類,珍禽奇獸,無所不有。第二、三門皆動用什物,庭中設絳幞、露屋……”
遛鳥的民俗習慣隨著開封的歷史長河一直流淌到今天。20世紀60年代以后,開封的鳥市大多設置在公園、河邊、湖畔等靜雅之處。每到清晨,觀鳥的、賣鳥的、玩鳥的、遛鳥的歡聚在一起評頭論足,細細玩味,雅興十足。
開封的遛鳥民俗和古城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生長在城墻根下的開封人從小就對遛鳥不陌生。鳥是打小就看慣的東西,是街坊鄰居甚至自家親人飼養的玩物兒,耳濡目染著,天生就有一分親切感。畫眉、百靈等鳥兒是開封人最喜愛的“蟲蟻兒”。
遛鳥這項民俗在開封持續時間久、波及范圍廣,其深入人心的民俗符號意象已經成為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