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吃面繭
2014/2/20 11:41:0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正月初七為“送窮日”,又稱“送晦日”。北宋時期,人們將面繭(面蛹)撒在野外,供鳥獸享用,以祈消災送窮。富裕人家則烙薄餅一千張,狀如手掌、薄如蠶繭,稱“千張”,贈送行人,古代將此舉稱為積德,借以消災送窮。
面蛹現已成為較常見的美食,制作時取面粉500克、五香粉少許、酵面100克、燙面50克放一起加入油150克、水250克拌勻揉成團,最后搓成直徑約2厘米的長條,切成小三角形,逐一放在木梳上,用拇指按住面劑,輕輕向前滾搓一周,壓出蛹狀花紋,放在六成熱的油鍋中炸至呈金黃并浮起時撈出控油即成。
千張(薄餅)制作相對簡單,面粉內加鹽、水,制成稀糊狀,放在燒熱的鏊上烙成餅即可。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