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始于夏。《禮·月令》中稱神農(nóng)炎帝、火神祝融為灶神。漢代漢武帝為祈求神農(nóng)長生不老“始親祀灶”。
宋朝時,朱仙鎮(zhèn)以木版雕刻出灶王神像,后來又在上面附《旱澇農(nóng)耕圖》,把祭灶神(灶王爺)普及到了千家萬戶,祭灶神也逐漸被演變?yōu)檎瘛T钌裼?ldquo;上無門宗,直隸天庭;下無廟宇,獨居廚房”的說法,即為玉皇大帝的欽差,“代天司察人間善惡”,又是人間灶廚皇帝。
祭灶用什么食品呢?據(jù)《土風(fēng)錄》記載:夏代作耳,素饈四簋,漢代為只雞斗酒。唐時敬茶,有羅有隱的《送灶詩》為證:“一杯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宋代《東京夢華錄》中有“粘灶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門上”的說法,門市上出售的膠牙餳,即今日的灶糖,意即用酒將灶王爺灌醉,以膠牙餳封神嘴,為的是避免灶神陳述人間過錯,獲罪于天。
祭灶糖是祭灶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原料多為白糖、飴糖等,有膠牙餳、麻糖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