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家中,以年庚論,蔡襄是老大,他的書法藝術風格同蘇、黃、米相比,沒有這幾位兄弟個性鮮明。蘇軾豐腴跌宕,黃庭堅縱橫拗崛,米芾俊邁豪放,書風均自成一格,個性十分突出,同時,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把楷書寫得規規矩矩,把行草書寫得渾厚端莊、淳淡婉美,是蔡襄。
蔡襄,字君謨,是當世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千年前,他在我們腳下的東京城當過最高行政長官。蔡襄為人忠厚正直,講究信義,官聲極佳,不論在哪里做官都努力造福一方,整治官場不良風氣。尤其他在福建做官,修建了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他還積極發展農事,千年來福建茶業、荔枝產業的興盛,也與蔡襄當年的努力有很大關系。
良好的口碑,加上書法大師的身份,自然粉絲眾多。蔡襄書法,從當朝皇上到官場同僚、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愛,都希望得到他的墨寶。而蔡襄頗為自惜,輕易不給人寫字,用今天書法圈里的話來講叫做“手緊”。物以稀為貴,蔡襄寫得既好又少,應該讓當世的人們更加看重蔡襄的墨寶。要是當時講潤格的話,蔡襄估計會是宋四家中最高的。今天看來,“手緊”其實對蔡襄很不利,他的傳世作品較少,使后世的粉絲們無法更加全面地領略他的藝術。
從蔡襄的作品風格來看,他主要學習二王、顏真卿等,他算不上一個開宗立派的大師,蔡襄的書法還是恪守晉唐法度,同那幾位小兄弟相比,創新的意識略遜一籌,用今天的話來講:做人老實,寫字也老實。但也不全是這樣,沈括說蔡襄善于“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于飛白,自成一家”。這說明,盡管稍欠改革精神,算不上“宋人尚意”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但是天資極高的蔡襄并不是泥古不化,他也在追求書法創作的意趣。歐陽修稱“蔡君謨(書法)獨步當世”,蘇東坡稱“君謨天資既高,積學至深,心手相應,變化無窮,遂為本朝第一”,黃庭堅也說“蘇子美、蔡君謨皆翰墨之豪杰”。這些大師的評價可見蔡襄藝術水平和非凡的影響力。
以蔡襄在當世政壇、書壇、文壇的影響力來看,他是宋代書法發展影響重大、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他以自己良好的人格修養、藝術修養和兢兢業業的藝術實踐,為“宋人尚意”作了啟蒙,在“唐人尚法”和“宋人尚意”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功莫大焉!張德卿【原標題:“宋人尚意”的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