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開封 >> 走進開封 >> 印象開封 >> 瀏覽開封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印象開封:回憶舊日書店街

2013/3/27 14:28:46 點擊數(shù): 【字體:


印象開封:回憶舊日書店街
 

     開封有許多以行業(yè)、市場命名的街道,如菜市街、馬市街、柴火市街、魚市口、豆芽街……如今全都變了樣,唯獨書店街沒有大變,依然有不少書店、文具紙張店,依然透著書香,彰顯著濃厚的文化氣息……

    開封書店街是條老街,太遠的不說,從清朝乾隆年間正式命名它為書店街算起,也已有了近300年的歷史,有人說它是現(xiàn)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書店街,比日本東京的神田書街還早100多年。這話我信,日本很多有關(guān)文化方面的東西都是從我們中國學去的。

    我對書店街情有獨鐘。說來話長,上世紀30年代我讀書的時候家住家廟街,去宋門里上學,每天上學下學最少兩趟走過整個南、北書店街,遇上中午回家吃飯的日子就要走4趟,再麻木的人對它也要留下印象。抗戰(zhàn)勝利,開封光復以后我回到開封,至解放前的幾年間,發(fā)生在書店街的幾件事,使我深印腦海終身難忘……

    自從和“品讀開封”結(jié)緣以來,我老早就想寫書店街,但這樣一條有品位的街,關(guān)心它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沒等我寫完,“品讀開封”就推出了《書香古韻》和《書店街韻味何在》兩篇文章。拜讀之下,胸襟頓開,它們說出了我想說的許多話,也指出了人們對它今日情況的隱憂,提出了一些今后改進的意見,這些都很好。我想擱筆終止,但回憶的閘門一旦打開,歷歷往事——呈現(xiàn)眼前,欲擱實難,于是我調(diào)整思路,剔除重復,繼續(xù)寫了下來,主要反映新中國建立前十幾年的情況,也可以看作是一點補充吧。

    一、店不在多而在精

    今日南、北書店街600多米長,共有商家200多戶,其中經(jīng)營圖書和琴、棋、印、畫等文化商品的就占了120家,和60年前比,顯然是多了很多。20世紀30年代南、北書店街書店、文具紙張店、筆墨莊也就是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廣益書局、開明書店、鮑乾元筆墨莊、邱文成筆莊、梁苑錦南紙莊、環(huán)文閣、惠昌山房等那么30多家。但能躋身在這條街上的書店,筆墨文具店都是大店、名店、精品店。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這里出售的都是高檔商品。拿筆墨文具來說,北書店街北部中間向東的杏花園街,南、北書店街接口向西的徐府街東頭就有不少制筆和出售墨汁、墨錠、文具的商店和作坊。像我這類的窮學生,當年買支毛筆和墨汁什么的,都是到這些店家來買。拿書店來說,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廣益書局以及后來的三聯(lián)書店等都是當時中國著名的大書局,開封只是它們的分支機構(gòu),它們不僅出售圖書,還經(jīng)營出版和發(fā)行叢書、雜志等多種業(yè)務。說到這里也許有人會問:“舊中國的最大書店——商務印書館,為什么不在書店街?”當然這是有原因的,開封商務印書館原來在東大街,曾多次設法想在書店街謀求店址,可是能躋身于此的商家誰也不肯相讓。后來商務印書館就在南書店街南口對過,馬道街北口與寺后街接壤處購地建館(今振河商場東頭)距離這里不遠,也可以說,它占據(jù)了書店街和馬道街兩處商機。可惜的是好景不長,抗戰(zhàn)開始以后,1938年開封淪陷,商務印書館建成沒幾年的新樓就被日本軍隊強行占用了。

    20世紀30年代的南、北書店街除了書店、文具紙張、筆墨莊以外,也有不少其他商鋪,比如味莼樓飯莊,容芳照相館,王開照相館,五美德醬園等,特別是南書店街路東的晉陽豫和包耀記兩家相鄰的南貨莊,至今門面尚在,很引人注意。這兩家南貨莊制作的各式糕點,在開封很有名氣,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但它經(jīng)營品種多種多樣,甚至包括很多文化用品,卻不為普通群眾,特別是如我這樣的窮學生所了解。以晉陽豫為例,他經(jīng)營的筆墨紙硯、繪畫顏料、八寶印泥、泥金屏、杭金屏、開絲壽帳、鏤銅墨盒、紅木算盤等都是上好的品種;各種牌號的毛筆多是蘇州貝松泉筆莊出品的上等貨色;各種香墨,應有盡有。聽人講,晉陽豫出售有一種“寶墨”,用錦緞盒裝,每盒4錠,不僅能研之寫字,還可藥用,售價昂貴,不是一般人家買得起的。我在這里說這些主要是說在這條書店街上,不論你是什么商店,也不論賣什么東西,絕大多數(shù)商家店容店貌、待人接物方面都能做到安靜、文雅,和整個街上的書香古韻保持和諧一致,讓人一走到這條街上就感覺到它濃厚的文化氛圍,感覺到它與其他商業(yè)街上喧鬧氣氛的明顯不同。

    二、書店街新添了一家報館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開封光復。南、北書店街依然舊我,沒有多大改變。只是經(jīng)過日本侵略者7年的踐踏和蹂躪,比過去冷清了不少。如果說還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北書店街南頭路東(今新華書店處)新添了一家報館——《中國時報》,特別引人注目。

    開封是當時的河南省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城市人口雖僅有28萬多,但出版的報紙卻不少,除了《河南民報》外,還有《力行日報》、《中國時報》、《民權(quán)新聞》以及稍后成立的《工商日報》、《大河日報》、《正義報》、《中國晚報》等多家報紙,它們各有背景,競爭異常激烈。我所以說《中國時報》特別引人注目,除了它作為報紙和書店街的文化氛圍相吻合以外,還在于它那文字的清新和它那與眾(其他報紙)不同的言論和風格,給人以啟迪,發(fā)人以深省。

    《中國時報》創(chuàng)刊于1945年10月,日出一大張,內(nèi)容有社論、國內(nèi)外消息、本省本地新聞等專欄,副刊則有“山水間”和“文學窗”兩個欄目,最初我就是從讀“山水間”連載河大稽文甫教授的《新說書》和“文學窗”連載路翎的《關(guān)于綠原》開始結(jié)識《中國時報》的。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到報社門前的閱報欄看報。有時也順便瀏覽一下社論和其他新聞,看著看著我就覺出這張報紙說的話和別的報紙上說的味道不大一樣,有明顯的民主和進步傾向。后來我知道該報發(fā)行人、社長郭海長是時任國民政府豫魯監(jiān)察使(監(jiān)察使署駐開封西大街今龍亭區(qū)政府所在地)郭仲隗的兒子。郭仲隗,字燕生,豫北人,是當時國民黨內(nèi)資深望重的一個人物,他為人正直,富正義感,以敢言直諫著稱。1943年在當時的國民參政會上他為河南人民遭受水、旱、蝗、湯4災大聲疾呼,為民請命,受到河南人民的普遍尊重和愛戴。也正是有這樣的后臺,《中國時報》才敢以這樣的面目出現(xiàn),才得以在開封生存和支撐下來。

    抗戰(zhàn)期間(1942年元旦)在河南南陽出版發(fā)行的《前鋒報》(社長李靜之)于1946年末遷來開封和《中國時報》合刊,于1947年元旦開始正式改出聯(lián)合版,發(fā)行人仍為郭海長。該報一直堅持到開封第二次解放前6日(1948年10月18日)始停刊。

    《中國時報》在開封書店街的存在,雖僅3年,但它對民主進步意識的傳播,給開封人民,給開封書店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三、大逮捕——悄然在書店街進行

    1946年反動派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悍然挑起內(nèi)戰(zhàn),大舉向解放區(qū)進攻,使全國人民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在蔣管區(qū)廣大知識界和高等學府反映更為強烈。一場全國性的反饑餓、反內(nèi)戰(zhàn)、反迫害的革命運動已近成熟,大家相約1947年6月2日一致行動,舉行大示威游行(這次全國范圍的民主運動,有人統(tǒng)稱之為“六·二”學運)。富有革命傳統(tǒng)的河南大學自然不甘后人,首先由教授會宣布罷教開始,繼之學生自治會決定罷課,互相配合,共同戰(zhàn)斗。學生自治會一方面積極籌備舉行示威游行,一方面推選代表,組織代表團赴南京請愿。5月22日游行示威和請愿代表團同時出發(fā)。代表團尚未返回,5月28日河南當局就對河南大學發(fā)動了一次大逮捕,多名學生被捕。

    開封的又一次大逮捕行動是國民黨統(tǒng)治當局針對“六·二”學運有計劃布置的全國統(tǒng)一行動。這次逮捕也波及到新聞界。

    1947年6月1日黎明前,大逮捕悄然在書店街《中國時報》社內(nèi)進行。這次逮捕開封新聞界共有7人被捕,其中《中國時報》就有4人,他們是梁建堂(報社經(jīng)理)、趙悔深(主筆)、孫良田(副總編輯)及李勤士(記者)。另外3個人,分別是《力行日報》總編輯王曼洛,《民權(quán)新聞》總編輯劉世民和《工商日報》編輯李君泗。他們的罪名都是“共產(chǎn)黨嫌疑犯和鼓動學潮”,臨時被羈押在當時的河南省訓團(今開封機械廠)內(nèi)。

    事情發(fā)生以后,社會上議論很多,對《中國時報》4人被捕寄予很大同情。但令人奇怪的是《力行日報》與軍統(tǒng)關(guān)系密切,為什么它的總編輯王曼洛也會被捕。后來的事實表明,這件事牽涉到反動派內(nèi)部派系的權(quán)力之爭。事發(fā)次日,《力行日報》即帶頭發(fā)布開封新聞界同仁被捕的消息。并譽被捕的7人為“沙城七君子”。除《河南民報》以外其他各家報紙紛紛跟進,記者工會也因勢利導,積極奔走呼吁,據(jù)理力爭,終于促成了問題的解決,7人被關(guān)押10天后于6月11日被釋。

    這樣一場荒唐而丑陋的表演讓更多的市民看清了“中國應該向何處去”的方向。在這以后的日子里《中國時報》照常出版,訂報和擁在書店街報社門前看報的人更多了。

    全國解放后,郭仲隗拒不赴臺,留在大陸,曾任河南省政府參事室參事,《中國時報》社長郭海長曾任民革河南省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前鋒報》社長李靜之曾任河南省政協(xié)委員、常委。

    結(jié)束語

    一條商業(yè)街的頹敗與繁榮和經(jīng)營者的文化理念緊緊相連,息息相關(guān)。有什么樣的文化理念、氛圍,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經(jīng)營策略和方式。書店街注定需要的是文雅、安靜、書香和古韻,而不是表面的喧鬧與浮躁。我們回顧歷史也正是為了如何發(fā)展未來。隨著書店街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和改造,書店街在開封鼓樓商圈中如何融入更多的新的文化內(nèi)涵,擺正自己的位置,保持書店街的本色不變,不但是書店街全體商戶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應該是全體開封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開封網(wǎng)(2009-12-1)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河南農(nóng)家樂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吳氏網(wǎng) 秦氏網(wǎng) 中華舒氏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wǎng)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秦腔戲曲網(wǎng) 中國晉劇藝術(shù)網(wǎng) 揚州揚劇網(wǎng) 梨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