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翰園碑林這個名字我早有耳聞,一直對此類頗有興趣的我打算親自去看一看。剛好最近工作有點閑暇時間,這不第件事就是去往開封,去見識下當地的中國翰園碑林,也了卻自己多年的一個愿望。
占地120畝的中國翰園碑林,座落于古城開封風景秀麗的龍亭湖風景區。是一座融山水藝術景觀和古典園林建筑藝術為一體,集古今中外詩詞、書畫、碑刻藝術之大成的文化園林。
中國翰園碑林是由開封市退休干部、年愈花甲的李公濤先生帶領全家,節衣縮食,于1985年以愚公移山精神發起創建的。他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被譽為“當代文化愚公”。
1984午《開封日報》展開“發展旅游事業,重建歷史名城”的討論,酷愛書畫藝術的李公濤受到啟發,決定自籌資金,興建碑林。他的舉動,受到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大力家持。著名書畫家、篆刻藝術家、學者、僑胞紛紛獻出墨寶或解囊捐助。并于1993年4月13日開始接待海內外游客。
園內山水奇峰竟秀,景色迷人,瀑布跌宕,噴泉叢生,宛如人間仙境。匯集歷代書法名碑名帖、廣納當代書畫巨匠名篇大作的3500塊碑刻,枯潤險奇,異采紛呈,分類鑲嵌于古典迷宮式碑廊之中,展線長達6華里。綜藝舞臺每日兩場的精彩演出讓你體會雅俗共賞的游園樂趣。每年一屆的春季花鳥魚蟲博覽會、翰園金秋文化旅游藝術節以及獨具特色的春節廟會等,更讓您深刻領略文化旅游的超前理念,全新感受過節度假的時尚之選。
中國翰園碑林是一組園林式仿古建筑群,是集當代書法碑刻藝術與現代園林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大型藝術寶庫。整座碑林坐北向南。南大門為三門四柱仿古建筑,正上方有李公濤先生親筆書寫的“中國翰園碑林”6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兩側是著名書法家牛光甫書寫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8個金字。
南大門前是一長45米、寬22米、四周有雕花圍欄的平臺,平臺中間一對石獅雄踞,兩邊各有一個精致六角亭:平臺前—座三孔三道玉帶橋橫臥水面,玉石欄桿,欄柱頭上雕有38對蹲臥式小獅子。
南大門內,迎面一尊軒轅黃帝像,高大雄偉,連基座通高17米,是雕塑家陳修林用白花崗巖精雕而成。黃帝像基座上的龍頭浮雕象征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整個黃帝像建于環形山丘之上、蒼松翠柏之間,更顯威武雄偉。
翰園碑林的主體建筑有翰園山、碑壇和翰園館。翰園山由原假山改造而成,有山峰5座,最高峰達28.5米。山景集雄、險、奇、秀于一身,峽谷陡峭,怪石嶙峋,瀑布垂落,松柏蒼翠。山下西南部為中華文字發展史館,山北為碑壇。碑壇為三層梯田式建筑,各層環墻嵌滿碑刻。壇內為一展覽大廳,廳內將展出翰園碑林所藏碑刻的原作及其他書畫家的作品。碑壇西南的一座北京四合院式建筑是“翰園書畫院”,碑壇北面經過一座拱形小橋,便是翰園館。這里將是碑林的碑刻主展區,可嵌碑2000塊以上。
中國翰園碑林的“碑中之最”為坐落在翰園湖畔的“碩碑”。此碑寬5米,高15米,北面刻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手跡,南面鐫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墨寶。
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視察中國翰園碑林時稱贊李公濤先生:“為弘揚民族文化,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韓國前總統金泳三閣下專程造訪李公濤先生,并揮毫題詞:“東方文化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