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2日河南鄭州舉行的“第一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魏興濤透露,在新石器時代的舞陽張王莊遺址發現了稻田。
魏興濤在當日論壇上作《舞陽張王莊遺址發掘收獲》匯報時介紹,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元月,對舞陽張王莊遺址進行了發掘,合計發掘面積1200平方米。該遺址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平原地區的舞陽縣境內,該遺址和賈湖遺址同樣都在泥河洼區。
經過初步鉆探,遺址大約是橢圓形,面積5萬平方米,外圍有一條古河道,遺址處于古河道之間的河間地上。
魏興濤介紹,張王莊遺址經過兩年的發掘,發現房址36處。在遺址北部古河道上發現了稻田類的遺址,是圓形或橢圓形的坑狀遺址。在面積約40平方米之內發現了19處坑。另有零星分布,在近100平方米以內發現了大約10座小坑。
在張王莊遺址還發現了陶器群,陶器呈扁柱狀,帶有小耳窩。另外還發現了石鑿、石磨。魏興濤稱,該遺址是近年來豫中南部一帶系統發掘的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為賈湖文化的流向、仰韶時期文化格局形成的探討提供了線索。
魏興濤說,新發現早期稻田是中原或北方地區的首次發現,對于探討中原地區早期農業形態方面有幫助。這里的稻田不像南方那樣設施完善,僅在適宜的河旁、洼地等沼澤地略經修整種植水稻,稻作已是重要的農業形態。
舞陽縣文化部門資料顯示,早在20世紀90年代,僅距張王莊遺址北5公里的賈湖遺址已發掘出了稻殼印痕,經鑒定為人工栽培稻。后又發現了一些碳化稻米(籽實),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