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寧縣澗口鄉南部,群山綿延,其主峰有三個名字,俗稱花果山,又名梅鹿山,也叫老廟頂,每個名字的得來都有說頭。
先說花果山一名的來歷。在這座山的東南方,有一塊巨大的石頭,這塊石頭開裂成許多塊,像是有東西從石頭中沖出似的。相傳,這塊石頭在很早以前聚天地之靈氣、蘊日月之精華,是塊神石,當年一個驚雷響起,石頭頓時崩裂,蹦出一個石猴。這個石猴就是后來大鬧天宮、跟隨唐僧西天取經的孫悟空,這塊石頭在當地也被稱為產猴石。在這座山的西南方,還有個石窯,不斷有泉水從石窯頂部飛流而下,猶如水簾,傳說這是當年孫悟空居住的水簾洞。因此,當地村民根據這些傳說,把這座山稱為花果山。
這座山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梅鹿山。相傳此名與當年唐玄宗偶遇神鹿有關。有一年,唐玄宗出游路經此山,見此處景色秀麗,便稍作歇息。突然,一只梅花鹿出現在山中,唐玄宗見狀,立刻拿起弓箭,一箭射出,梅花鹿應聲倒地,唐玄宗跨上馬來到梅花鹿倒地之處,卻發現鹿不見了,隨從們也都覺得奇怪。
唐玄宗認定此鹿為神鹿,于是給此山賜名梅鹿山,并下旨在山頂修建神廟,祭祀神靈。于是,當地官員便開始大興土木,多年后,在山頂建成了梅鹿宮,建有玉皇殿、老母殿、西佛殿、鐘樓、戲樓等18座建筑物,規模十分宏大。如今,梅鹿宮依然存在。
在西佛殿的墻壁上,曾繪有唐僧取經的壁畫,殿內還供奉有一尊面帶笑容、手托藥盤的佛像。相傳,當地人若身體哪個部位疼痛,只要去摸摸那尊佛像,祭拜一下,疼痛就會減輕,因此,人們都稱此佛像為“摸摸爺”。
梅鹿宮建成后,香火很旺,周邊許多縣的人都來燒香、祈福,老母殿前的一塊康熙二十五年碑記載:“每歲進香者不下十萬眾。”久而久之,因為山頂上的老廟眾多,當地人就習慣將它叫作老廟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