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軍節即將到來,本報今起刊發“豫西敵后抗戰”系列稿件,以饗讀者。
當年,豫西敵后抗戰頗具傳奇色彩,皮定均豫西抗日先遣支隊頗具傳奇色彩,豫西諸縣抗日故事也頗具傳奇色彩。
這些往事,史去不遠,至今回望,猶見硝煙——那是1944年5月下旬,日軍打退國民黨軍的抵抗后,占領了洛陽及豫西諸縣,黨中央、毛主席分析形勢:日軍占領豫西后,如果沿隴海鐵路線西進,潼關就有失守的危險。潼關如果失守,西安將直面威脅,延安也將受到攻擊。為阻止日軍西進,打擊其囂張氣焰,當年9月,黨中央決定開辟河南抗日根據地,重點開辟豫西抗日根據地。
豫西抗日先遣支隊(亦稱“皮徐支隊”)即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起來了,兵員1700人,來自太行軍區,官兵都很精干,皮定均任司令員,徐子榮任政委。皮定均是安徽人,參加過長征,抗戰爆發后任八路軍第129師特務團團長,太行軍區第五、第七軍分區司令員。他善打游擊戰,戰術靈活多變。
1944年9月5日,皮定均在林縣(今林州市)主持召開挺進豫西誓師大會,次日出發南下,22日來到濟源縣(今濟源市)蓼塢村,準備從這里渡黃河,在孟津縣河清口上岸(一說在新安縣上岸),然后越過隴海鐵路,向嵩山一帶挺進。
有關這次渡河的經過,史料介紹較為籠統,沒有細節。近日我在孟津縣獲得了一些資料,弄清了當時的渡河情況:原來在濟源蓼塢村附近,日軍只有一個據點,建有碉堡,由一個日軍小隊(16人)把守,碉堡中心區域駐防有不少偽軍,偽軍頭目名叫馬明山。
皮定均決定策反偽軍,就讓手下閔學勝(團長)去做工作。馬明山被說動,決定起義,遂設下“鴻門宴”,請日軍小隊長小島前來喝酒。小島不知是計,還沒端起酒杯就當了俘虜。趁著天黑,馬明山裝作喝醉了酒,帶著換了服裝的八路軍,來到據點前喊話:“快開門!小島隊長喝醉了!”一邊喊話,一邊把被控制的小島往前面推了推。
日本兵一開門,八路軍就沖了進去,日軍開槍抵抗,被早有準備的八路軍擊斃12人,其余的都做了俘虜。當地百姓很高興,說:“這個據點戳在這里6年了!日本人經常出來禍害百姓,現在可好了,被你們拔掉了。你們要過河,俺們去備船!”他們找來四五只大木船,80名船工輪流作業,用了一夜時間,拂曉前把隊伍渡過了黃河。
這支隊伍渡過黃河,便如一把利劍直插敵后。所謂“敵后”,就是指敵占區,在日軍占領區抗戰,就是“敵后抗戰”。當時洛陽以及豫西大部分地區被日軍占領,凡在此范圍內進行抗日斗爭,都是敵后抗戰。
話說這支部隊渡過黃河后,迅速取得了戰果。他們在中秋節前夕襲擊了日軍登封機場,殲敵一部,解救民工數千人。10月12日,他們攻打鞏縣(今鞏義市)黑石關據點,消滅日軍一個小隊和偽軍百余人,解放修鐵路橋的民工兩千多人。
為了站穩腳跟,盡快開辟抗日根據地,支隊在登封縣白栗坪召開會議,分析形勢,部署任務,決定把鄭州以南、洛陽以東地區劃為箕山、嵩山兩個戰略區,把正規部隊分散開,采取小部隊活動,打擊敵偽力量。至10月底,支隊建立了偃師、鞏縣、伊川、登封4個抗日民主縣政府和伊洛(陽)辦事處,初步打開了豫西抗日局面。
據偃師一些老人回憶:“皮旅”(老百姓稱皮定均領導的抗日隊伍)一來,就到處撒傳單,發動群眾抗日,鬧得敵偽軍人心惶惶。這支部隊像一把尖刀,戳到敵人心口了!”
根據形勢需要,1944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建立中共河南區黨委、河南軍區和河南人民抗日軍,任命王樹聲為河南軍區兼河南人民抗日軍司令員,戴季英為中共河南區黨委書記兼河南軍區和河南人民抗日軍政委,劉子久為中共河南區黨委副書記兼河南軍區、河南人民抗日軍副政委。
黨中央明確指出:這次深入河南敵后,要以嵩山為依托,在三點(洛陽、許昌、鄭州)兩線(隴海鐵路和平漢鐵路線)之間,深入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緊緊咬住敵人,牽制三點兩線之敵人西進,保衛大西北!
10月底,進軍河南的準備基本就緒。11月份,部隊分兩批開赴河南。出發前,中央機關舉行歡送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都來了,他們號召南下的同志挺進河南奮勇殺敵。11月14日,繼皮徐支隊挺進豫西之后,由太岳軍區組建的豫西抗日游擊第二支隊近2000人,在司令員兼政委劉聚奎的率領下渡過黃河,進入新安、澠池等地,開展游擊戰。到11月底,他們在新安、澠池、陜縣及隴海鐵路南北地區開辟了一塊近1250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據地。
12月24日,劉子久、韓鈞(新安縣人)率領的部隊和干部也進入豫西,與劉聚奎部會合。到12月底,“皮徐支隊”及豫西抗日第二支隊共作戰139次,解放村莊4676個,人口100余萬。1945年1月3日,八路軍南下支隊近5000人,在王震的率領下,途經豫西,配合劉聚奎在澠池縣千秋鎮附近,將阻止我軍前進的反動民軍喬明禮部徹底打垮,生俘700余人,解放了澠池縣全境及新安、洛寧、宜陽、陜縣一部分。我軍聲威大振,偽軍紛紛向我投降,我軍在豫西迅速打開了局面,接下來的抗日烽火越燒越大,遍布豫西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