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只為逢!是的,在人生長河中,我們每一天都無法預知將會遭遇什么。2012年3月的最后一天31日,我看到了張焉如的書法,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我的臉上寫著驚喜、好奇和激動!
的確,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樣能讓人激動的書法了,我除了為他的書法激動外,更為書法本身激動。因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當代書法創作創造的才思與激情消退了、或者是被壓抑了。在一片復興傳統國學、文化、藝術的主流話語聲中,再提什么書法的創新似乎不僅僅是不合時宜,甚至有點背勢而動的忤逆。可是,人類創造性的本能告訴我,書法界目前的狀況是有問題的——一味地崇古、泥古,一味地標舉傳統甚至是正宗,許多人將傳統簡單粗暴地歸結到所謂的“二王”身上,斷章取義地肢解“二王”、復制“二王”,弄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厭厭無生氣。另一方面,人們厭倦了那些拙劣的創新,看穿了那些缺少真正的傳統功力而故弄玄虛的蹩腳把戲。一時間,書法就像中了一個魔咒:創新的不夠斤兩,傳統的不夠地道。所有的創新幾乎都遭受詆毀,所有的傳統幾乎都面臨誤讀。人們無法將真正的優秀的傳統與泥古不化的假古董以及真正有創意的出新與故作狂怪的低劣的出新區分或剝離。人們陷入了一種集體式的無奈和麻木。也因此,近幾年的書法界不僅缺少而且幾乎無法開展真正的藝術批評。
張焉如的書法,打破了這個魔咒。這是什么樣的書法呢?恕我見識有限,至今我沒有看到過有類似表現的東西。粗略地說,張焉如的這種書法非字非畫、亦字亦畫、非古非今、亦古亦今。非字而富有書法點畫的厚重、蒼茫及意味;非畫而有造型的具象與抽象;非古而有傳統的深厚滋養;非今而有當代藝術的獨特新意。承焉如兄不棄,詢我以何命名之。我沉吟片刻,脫口而出:“造像書”。焉如似乎有所認同,而我當時也沒有深論。今試解之,其意大致有三。
其一,其書有深厚純正的北碑造像底子。其點畫方硬、厚重、蒼茫,既有金石之氣,又有刀刻味道,但又真真切切是用毛筆在紙上寫出來的。其結字,穿插、伸縮、挪讓、開合,極變化之能事。其結體,方正、稚拙、奇詭、生動、活潑,所謂動有姿態,往往有出人意料的表現。其章法,消解正常的行距、字距,時而直,時而曲,聚散有致,錯落有型。再聯系其人,焉如出生于河南洛陽新安狂瀾古鎮,任職千唐志齋博物館,領略龍門造像的千古神韻,含蘊洛陽墓志的儀態萬方。焉如猶如置身中國書法傳統的汪洋大海之中,盡情地馳騁遨游。焉如有一件作品,取題《瀚海拾貝》,恰可證明我所言不虛。
其二,其書充分借鑒吸取了繪畫的構圖意識,將書法作品作一完整的“圖像”來塑造。焉如在創作中運用塊面、對比、嵌合、分隔、斷連、虛實、疏密、深淺等多種手法,既保留書法作品對文字內容閱讀的完整性要求,又不斷地消解或干擾這種閱讀需求,讓觀者進入一個“看畫”、“賞畫”的視覺體驗進程。在這一進程中,又利用視錯覺來不斷挑戰觀者的視覺慣性,讓觀者獲得別樣新鮮的視覺感受。我曾經問他,作品的體量如何?焉如回答是能大能小,可橫可豎,有各種各樣的形態圖式,也有體量特別大的。可見,其藝術表現的“圖像”特征相對于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書法創作來說,不僅僅是有意的,而且被強化到了極致。焉如曾說:“在每個領域里,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英雄,我崇拜的人很多,但一呼直出的是畢加索。是他近乎野蠻的、公牛般的、天才的、革命式的創造精神!他的巨大功勞在于他為其以后的藝術家們的思想插上了騰飛的雙翼。”這里不難看出,焉如不把書法僅僅看成是書法,書法也是畫,是藝術,是生活,是人,是一個世界,書法是有無限可能的。在此,焉如心中的畢加索和許多人心中的王羲之、米芾、王鐸構成了極大的反差。也因此,焉如的“造像書”不僅是一般意義或概念上的書法,也是他為這個世界也為自己造的“像”。
其三,其書融合書寫與造像——以書寫來造像,以造像來帶領書寫。但其創作終究不離毛筆、終究是以書寫完成的,即使是穿插作品之中的各式印章,也是 “寫”出來的,故曰“造像書”。這種書寫是更本質的心靈流露,是書與畫的交融與合一,是真正純粹意義上的“書為心畫”。甚至于,在他某一類型的書寫中,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字都在拗一個造型,造一個像。一點一個像,一畫一個像,一字一個像,一件作品集萬千字句、萬千點畫,即是集萬像于一像,然而最終還是歸于書寫。焉如有一件作品叫《一花一佛 一字一世界》,恰好可以與我此論相印證。我不打算預測焉如以后是否會突破毛筆、宣紙和書寫——走向行為、走向裝置等等(這在一個生長在龍門造像的家鄉、一個崇拜畢加索的人來說是毫不奇怪的),但焉如目前對書寫的堅守讓他結結實實地扎根在書法的、漢字的天地中。他的書寫和以往那些不成功的“現代書法”相比,其過人之處就在于平衡了書寫和圖像,平衡了書法和繪畫,突破了傳統和現代。他走出了一條在夾縫中幾乎無法走出的路,他擺脫了許多書法人無法擺脫的桎梏。他解放書法,也解放自己,如千年輪回般呼應著唐代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書譜》中要求的“古不乖時,今不同弊”。
所以,要打破前文所及的書法魔咒,我唯于焉如的“造像書”屬焉!【原標題:打破書法魔咒:張焉如的“造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