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洛陽任重道遠(2)
2014/6/6 11:07:3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現狀04 產品結構不合理,產品形式不新穎
【《中國教育學刊》河南通聯站負責人常紅忠】在對旅游人群進行層級分類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前瞻性規劃方面,洛陽還存在一些不足。青少年是未來旅游市場的主體消費者,讓他們喜歡洛陽、記住洛陽、再來洛陽,是洛陽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希望所在。
洛陽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每一處都蘊藏著一個故事;洛陽是一本厚重的書籍,每一頁都流淌著一段往事。我建議推出“微情景游洛陽”主題旅游產品,讓青少年到戶外感受和回味書本里的知識,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品味古都風情。這種主題旅游項目,要體現洛陽傳統特色和現代時尚情趣的結合,為青少年所喜聞樂見,寓教于樂,邊學邊游。可以為每個學生準備一本《微情景游洛陽——完全手冊》。學生可以通過手冊里“印象洛陽、感受洛陽、留戀洛陽”三個部分,在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杜甫墓等景點參加各項“微情景游洛陽”活動;可以隨著手冊做“隨堂練習”、拍照、寫感想、參加征文比賽等,還可以配合設計一系列的旅游產品:“微情景游洛陽”徽章、書簽、筆、鼠標墊、書包等。由此,學生既游玩了洛陽,又可以學到有關洛陽、有關中國歷史的很多知識,更深切地感受了學、玩、游三者合一的樂趣。
【蘇州國旅副總經理游榮琴】每年牡丹文化節期間,外地游客來洛陽的固定節目就是賞牡丹、游龍門,長期以來,牡丹和龍門石窟已經成為洛陽旅游的拳頭產品,但每年一成不變的旅游內容,難免會讓外地游客產生審美疲勞。另外,如近年來牡丹文化節期間舉辦的“河洛歡歌”活動,其形式一直變化不大,洛陽特色不鮮明,與其他一些旅游城市的傳統文藝表演節目相比,并無太大區別。
我建議,第一,每年的牡丹文化節應體現出個性化,主題要鮮明。可結合洛陽十三朝古都的歷史,每年牡丹文化節期間,根據歷代王朝的不同特色,打造一個文化旅游的主題,讓游客在賞牡丹之余,還能體驗到更多洛陽歷史文化魅力。第二,在特色活動方面,“夜游龍門”為洛陽旅游賺得了不少人氣,其實,夜游活動在各大牡丹觀賞園及一些自然風光景區同樣適用。如果在牡丹觀賞園內推出夜賞牡丹活動,在園內布置各類燈光效果,并提供一些相應的娛樂項目,相信將給游客帶來另一番游玩體驗。第三,白云山、老君山等景區均是國家5A級風景區,但許多外地游客并不了解。洛陽應借助牡丹文化節的人氣,大力推廣縣區旅游產品,使洛陽旅游的內容更豐富,吸引更多游客前來。
現狀05 大手筆項目少,大氣魄板塊少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旅游局市場處處長韋翔】作為千年帝都,洛陽的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要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一是利用好本身的資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項目。洛陽應借鑒其他旅游城市的成功經驗,如桂林的“印象劉三姐”、西安的不夜城等,打造一批反映本地文化歷史的特色旅游項目,將文化和歷史有機地結合起來。二是搞好交通建設。交通是旅游業的重要元素,破除交通瓶頸至關重要。
【網友“洛邑”】洛陽的旅游業可以依托現有古跡及復原古跡,打造三國游線路、絲路游線路、西游游線路等。今年明堂已經對外開放,吸引了不少游客,但是感覺明堂的設計還不夠完善,一樓與二樓的差別僅僅是二樓多了個3D影像功能廳,沒有更有深度的板塊。
【網友“人文洛陽”】沒有滄桑感就看不出歷史的沉淀。洛陽作為全世界為數不多的文化圣城,雖然一直在努力搞大遺址開發建設,但是推進力度還不夠大,在遺址恢復上不夠精細。要集中精力搞好“隋唐城遺址公園”的全面保護、開發和建設。
現狀06 若不創新,豐富資源反成沉重包袱
【海南省三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簡秋雄】洛陽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這個定位很準確。洛陽應將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轉型升級,放到國際平臺的高度去發展。同時,還應吸收新的文化思想、文化觀點,轉變旅游管理方式,整合旅游資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線,做到“三個一流”:保護一流的旅游資源,打造一流的旅游產品,提供一流的旅游服務。此外,還要處理好“在開發中保護,還是在保護中開發?”這一命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發展旅游業最重要的條件,但是,如果一切都以保護為重點,只繼承傳統,而不創新,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反而會成為影響城市發展的沉重包袱。
洛陽應重視旅游產業的對外營銷。要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做旅游推介,進行文化交流,將城市形象、旅游品牌在國際上打響。三亞市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走出國門做對外營銷,重點放在歐洲市場。我們做過統計,一名歐洲游客到三亞旅游時,一天的消費額相當于國內游客7天的消費額。在堅持對外營銷的同時,我們還注重“請進來”,多舉辦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會議、活動、賽事等,努力做到月月有活動。
現狀07 整合營銷旅游資源拓展國際旅游市場
【北京市旅委形象宣傳處長張靖】提升旅游產業,創新機制是關鍵。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歷史文化資源豐厚,地域特征明顯,文物古跡、文化名人眾多,歷史文化資源優勢不言而喻。但就目前來講,外界人士對洛陽最為熟知的還是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等景點,更多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養在深閨人未識”。因此,必須進一步加深對歷史文化資源的認識,從品牌定位、人文內涵、區域關聯等方面,進行充分的整合、開發、營銷。建議洛陽由政府牽頭,成立專門的歷史文化資源旅游開發調研機構,負責全市各縣(市)區旅游文化資源的研究、策劃、整合與開發,提高旅游文化創新能力,挖掘歷史文化內涵,豐富人文景觀內容,加強各相關景區之間的聯系,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
洛陽雖然素以牡丹甲天下而聞名,但想要打響國際品牌,還是要靠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國外游客最感興趣的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因此,準確把握住國外游客的這一消費心理,對于洛陽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至關重要,可以通過網絡等媒體將洛陽的厚重歷史文化營銷出去。此外,龍門石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后,每年都吸引眾多的國外游客。洛陽可以此為契機,更多地向國外游客推介其他歷史文化旅游產品。
【山西省平遙市旅游局副局長劉建昌】洛陽要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應當加大力度拓展國際旅游市場。要在立足國內旅游市場的同時,積極開展與國外大型旅游企業的合資合作,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構建國際化的營銷網絡。要主動挖掘港澳臺市場及國外市場,廣泛邀請海外旅游團來洛參觀,舉辦專場旅游推介會和旅游交易會、博覽會,宣傳和推銷洛陽旅游品牌。同時,著力培育一批旅游龍頭企業,引導、支持大型工商企業和實力強大的景區、飯店、旅行社、運輸企業,以資本為紐帶組建大型旅游企業集團,以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旅游產業組織體系。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201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