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平
當第30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精彩落幕,我們還在享受喜悅、盤點收獲之時,來自專家、學者和網友的眾多建言,猶如一塊塊沉重的“板磚”,拍向洛陽旅游的“最短板”,讓洛陽人感受到“無法承受之痛”。
這一“磚”,拍得正當其時。
近兩年,我們摘取了一頂頂令人羨慕的桂冠:全國文明城市,中國牡丹花都,今年第一季度全國游客滿意度位居河南及周邊省份入選城市第一……然而,若以國際的視野,比照旅游名城,差距讓我們如坐針氈。這一“磚”,拍出了我們的清醒,拍出了我們的憂患。
這一“磚”,拍得正中要害。
8600多字的建言,仔細品讀下來,諸如“思想不統一,行動不一致,雷聲大、雨點小”,“品牌效應不突出,形象的少,抽象的多”,“大手筆項目少,大氣魄板塊少”,“若不去創新,豐富資源反成沉重包袱”等,不乏真知灼見,如同對洛陽旅游做了一次全面體檢,幫助我們找到了“病灶”,找準了癥結。
這一“磚”,拍出無限期許。
愛之深,言之切。毫無疑問,洛陽在世人心目中占據著文明原點的地位。無論業內還是坊間,無論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大家從自身視角考量當代洛陽,雖然直言不諱,雖然言辭鋒芒,但無不是對洛陽深沉的熱愛和對洛陽未來的無限期許。
洛陽,需要一種胸懷,需要一種視野,需要一種魄力,面對全國甚至國際,勇敢地拷問自己:
——洛陽旅游,我們的聲音在哪里?
——洛陽旅游,我們的位置在哪里?
——洛陽旅游,我們的未來在哪里?
登高,是為了望遠;審視,是為了突圍。我們真誠感謝逆耳忠言,我們坦誠接受苦口良藥。我們將從中汲取養分,調高坐標,抖擻精神,強力提升旅游產業,真正讓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在“六加一”攻堅戰中“一馬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