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洛陽

洛陽武林之心意六合拳① 兇猛之拳技 追宗說淵源(2)

2014/1/4 10:30:16 點擊數: 【字體:

  這一說法,在武術界引起爭議。民國十九年(1930年),徐哲東著《國技論略》,唐豪著《少林武當考》,均指出達摩與心意六合拳無關。徐哲東說“達摩首開禪宗,本以靜坐證誤而不落文字”,他怎么能創立心意拳呢?再者,心意拳取中華傳統哲理為基本拳理,本源自周代洛陽的易學,當時誕生的陰陽五行學說,都被融進這一拳術。至于十二形拳中的龍、虎、蛇、馬、猴、雞等形象,本是華夏本土之文化,達摩作為一個外國人,怎能創出此拳?所以心意拳并非來自印度,完全是國貨。

  第二種說法認為,心意拳是岳飛所創。此說見于曹繼武的《十法摘要》。曹氏云:“惟此六合拳者,則出自宋朝岳武穆王。嗣后金元明數代,鮮有其技。至明末清初,有蒲東諸馮姬隆峰先生……遍訪名師,至終南山,得岳武穆王拳經。”

  查閱《宋史》365卷《岳飛全傳》,洋洋灑灑近萬言,記述的都是岳飛的赫赫戰功,只在開頭一段提到岳飛習武的情況:“少負氣節,沉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若考證起來,岳飛從軍時不過19周歲,以后一直投身于緊張、漫長的戎馬生涯,難道他在19歲之前就創立了博大精深的心意拳嗎? 

  岳飛的孫子岳珂,是南宋文學家和史學家,官拜戶部侍郎,曾編撰《鄂王行實編年》,詳記岳飛生平大事;又編《金佗粹編》和《金佗續編》共58卷,書中連岳飛當年的詩文、表奏、戰報都收集了,但均未見有關岳飛創立心意拳的記載。

  從諸多史家對岳飛的生平記述來看,他23歲之后,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幾乎年年都有戰事,常常晝夜不得解甲,數日不能安眠。而創立新拳需有充裕的時間,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的。

  再說岳飛被害后,岳氏家族受到株連。20年后,宋孝宗已為岳飛“平反”,追謚“武穆”,遷葬于杭州棲霞嶺下。宋寧宗時又追封其為鄂王,岳家子孫均得榮寵。宋代武術大興,頗受統治者重視,習武成為風尚,有武藝之人還可以上街“賣藝”,拳術套路已經成為拳師授徒的主要內容,這從《水滸傳》中的一些情節均可看出。試想:在頻頻吹拂的武林風中,岳飛若創立了心意拳,其拳法應和他的英名一樣廣泛傳播,但是,他創立心意拳的事情在練武之人中竟然沒有流傳,豈不是咄咄怪事?所以岳飛創立心意拳之說不可信。

  不少專家認為,這一說法的出現與明末清初的歷史背景有關。這一時期,明滅清立,那些反清復明的志士,就拿民族英雄岳飛保宋抗金的事跡激勵后人,說心意拳是岳飛所創,旨在號召人們反清復明,這與當時的民心相符合。

  那么,心意拳到底是誰創立的呢?

  心意六合拳實際上是山西人姬際可所創 

  第三種說法,也是正確的說法,心意拳是姬際可所創。

  姬際可字龍峰,山西蒲州人,生于公元1602年,其時已是明朝萬歷年間。他自幼學文,有一定的文化功底,13歲開始習武。清兵入關之后,他產生了強烈的反清復明念頭,決定到少林寺學拳以圖大事。他20歲離家直奔少林寺,在翻越中條山時馬失前蹄,跌入深澗。他手抓樹枝,沿峭壁攀援,死里逃生,終于到達少林寺。姬際可在少林寺學藝10年,頗得少林拳秘法,更善于使用槍矛,有飛馬點槍之絕技,人稱“神槍”。后來,少林寺住持請他做了師傅,向僧人傳授武功。是時清軍南下,各地反清志士云集少林。姬際可素敬岳飛精忠報國,即以反清復明為己任,與各路豪杰協商反清大計。不料事情敗露,清廷派親信入寺,他險遭不測,離寺出游,先到南方遍訪技擊名家,再輾轉到了峨眉山,后入漢中,翻越秦嶺,最后上了終南山。他創立新拳的想法,就是在亡命江湖時產生的。他在《姬際可自述》中說:“彼時因落魄江湖,毫無寸進,既不能遂平生之志,又不能重返故園,生趣毫無,遂生遁世之心。” 

  其實,他的這種“遁世之心”,并非隱居無為,而是潛心練拳的意思。姬際可有強烈的民族意識,不能直接從事反清斗爭,便創拳立門戶,收徒傳技藝。為了贏得人心,擴大宣傳,他心生一計,說自己在終南山得到了岳飛的《六合拳經》。《姬際可自述》中云:“老朽備受艱辛,真乃言莫可喻。只身宿古剎,四壁肅然,單將東配殿修葺以避風雪,深夜為猛獸咆哮所驚,難以就寢。一夜掣劍,逐獸返歸,偶見西配殿內隱隱有光。當時明月皎潔,老朽疑由破窗射入。仔細辨別,更為可疑,頓生好奇之心,燃油松上照,土蔽塵封,顯出點點微光。縱身一跳,跨上橫陀,竟見承塵之上有一柄劍、一個木匣。老朽捧來端詳,劍鞘古雅,劍光耀目,鋒利異常,上嵌‘湯陰岳氏’四字,并無劍名。老朽不識其劍,實知其人。再啟木匣,卻是一部手冊,題名《六合拳經》,其中五行變化災害之原理,陰陽造化之樞機,起落進退虛實之奧妙,武技之精華盡集于此。老朽感焉,悉心研習其精義,十易寒暑,會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萬殊,以六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以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名曰心意六合拳。”

  細看這段文字,遣詞造句痕跡明顯,字里行間可見他良苦用心:一方面,他以岳飛為榜樣來勉勵自己,砥礪反清復明之志;另一方面,他將自己所創之拳托于岳飛拳經,以示拳術有出處,使后學者珍惜此拳。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07年12月10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