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姬際可依托《六合拳經(jīng)》,“以六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并將此拳命名為“心意六合拳”,可見心意拳確為姬際可始創(chuàng)。據(jù)《武林》雜志記載:姬際可創(chuàng)立的心意拳屬于北派,主要在山西、河北一帶流傳。清代乾隆年間,洛陽人馬學禮從姬氏傳人(曹繼武或南山鄭氏,待考證)處學到心意拳,回到洛陽后創(chuàng)立心意拳南派,出手更快、更狠,而且套路多,新創(chuàng)“百花點將”、“白蛇吐信”等拳法,使南派拳法在河南各地發(fā)揚光大,進而在上海、安徽、陜西、湖北等地流傳,最遠傳至日本。
洛陽心意拳南派收徒非常嚴格,開始時不傳漢人,只在回民中傳承,輕易不示人,以至于日本武林認為此拳早已失傳。1990年7月,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全日本中國武術協(xié)會會長松田隆智,帶領日本《武術》雜志的編輯、記者,專程赴洛陽探求,結果發(fā)現(xiàn)此拳在洛陽仍有傳人。驚喜之中,他們拜見了洛陽心意六合拳第7代傳人馬世賢、孫友恒,賓主以武會友,相談甚洽。馬、孫二人展示了“百花點將”絕技,松田隆智連連叫好,說:“洛陽心意拳古老樸實,兇猛剽悍,這種武功我從沒見過,是原汁原味的中國實戰(zhàn)拳法。”
孫友恒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要探究洛陽心意拳,還得追本溯源,因為這一切都來自洛陽心意拳開山祖師馬學禮。下一篇,咱就說說洛陽心意拳鼻祖馬學禮和他的傳人。本報記者 孫欽良【原標題:洛陽武林之心意六合拳① 兇猛之拳技 追宗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