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洛陽

穿越千年的釉彩之光——洛陽唐三彩的前世今生

2017/2/20 14:43:26 點擊數: 【字體:

穿越千年的釉彩之光——洛陽唐三彩的前世今生

唐三彩載絲駝 資料圖片

穿越千年的釉彩之光——洛陽唐三彩的前世今生

高水旺唐三彩作品《中國夢》 資料圖片

  【中華文化溯源·洛陽唐三彩】

  “真漂亮!”“絲路幻彩——洛陽博物館藏唐三彩精品展”近日正在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展出,50余件唐三彩精品文物集體亮相,讓四川觀眾大開眼界。這是洛陽唐三彩第一次登陸蓉城,亮相四川。洛陽唐三彩的每次“出訪”,都會在當地掀起一陣“三彩熱”。“唐三彩到底是什么陶器?”“三彩究竟是哪三種顏色?”“唐三彩是怎樣傳承,又是怎樣創新的?”雞年伊始,記者來到古城洛陽,探賾索隱,穿越千年的時光迷霧,尋覓“唐三彩”的前世今生。

“三彩”其實是多彩

  始建于隋代的洛陽麗景門城樓,古樸巍峨。在麗景門仿古一條街入口的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記者初遇洛陽師范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郭愛和。

  “唐三彩是唐代陶瓷中的精華,因為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陽,故被稱為‘洛陽唐三彩’。”郭愛和介紹。

  據《孟津縣志》記載,1899年,勘探洛陽至開封鐵路時,古墓中發現三彩器物,以晦氣為由毀之。1905年,修建洛陽至開封鐵路,古墓中發現的三彩器物被文物販子運至北京琉璃廠古玩市場,無人問津。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古玩店的角落里,國學大師王國維和羅振玉慧眼識寶,中外收藏者始競相收購。

  唐三彩為什么會在墓葬中被發現?

  “唐朝武周和開元時期,社會穩定,奢靡之風漸盛。洛陽、長安是東西兩京,達官顯貴聚居于此,生前豪奢,死后厚葬,以喜愛的‘三彩’器隨葬,平民效仿,竟成時尚。”郭愛和解釋:“唐代三彩為適應厚葬之風,大批燒造馬、駱駝、男女侍俑、文武官俑,以及亭臺樓閣、假山水榭模型等冥器。”

  “邙山土質直立性好,不易坍塌,作為殉葬品的三彩陶器幸運地保存了下來。”郭愛和強調說:“有一種誤解,以為唐三彩就是陪葬的冥器,其實早在南北朝時期,三彩陶器已經廣泛應用于生活。唐代,三彩完成了日用品、生活用具、陳設裝飾品、殉葬品、建筑材料等全方位的使用。”

  在一件三彩黑釉陶馬面前,郭愛和停了下來。“這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國馬’,是1:1仿制品。原件1972年出土于洛陽關林唐墓,一共兩匹,一件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被譽為‘中國馬’;一件在洛陽博物館。“三彩黑釉陶馬的出土震驚了世界,奠定了中國陶瓷在世界上的地位。”郭愛和說,“黑色是多種氧化物的堆積,科技含量很高。”

  “三彩釉料主要成分是氧化鉛、氧化鐵、氧化銅、氧化鈷、氧化錳、硅酸鹽等,能配制出白色、紅色、褐色、黃色、藍色、綠色、黑色。三彩的窯變是全色系的,我們已經成功調配出1000多種顏色,常用色有500多種。”郭愛和說。

始于漢盛于唐,靜美的三彩會歌唱

  中國三彩藝術館,坐落在洛陽師范學院校園內。“中國三彩發展走過了2000多年的漫長道路,經歷了漢三彩、南北朝三彩、唐三彩、宋三彩、明三彩、清三彩等各個時期。”郭愛和的助手莎莎說:“彩色鉛釉——漢三彩的出現,為之后多姿多彩的陶瓷世界奠定了最有力的基礎。”

  “三彩有四個特點:艷、亮、透、流。”郭愛和的眼神里,洋溢著光彩,“似玉非玉勝似玉,魅力無窮。”在傳統之上的創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作品《華文》將世界上最古老的陶瓷三彩陶和中國最古老的成體系的文字甲骨文融合在一起,碰撞出了新的火花。甲骨文手表、茶具等日用器物的開發,三彩在融入現實生活的過程中找到了新的活力。

  在古都洛陽,研究、制作洛陽唐三彩的代表人物,除了郭愛和,還有高水旺。在位于洛陽市老城區的洛陽唐三彩博物館,記者見到了高水旺。他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唐三彩燒制技藝傳承人、國際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洛陽唐三彩研究院院長。“唐三彩有幾個特點:一是釉色鮮艷,二是品種多樣,三是氣度開闊。”高水旺介紹,“這與盛唐時代有很大關系。”

  高水旺是孟津縣朝陽鎮南石山村人,高氏家族從事高仿唐三彩,到現在已經是第五代了,從小耳濡目染,田間地頭偶爾發現的三彩陶片都會讓他癡迷。唐三彩的風格與其特殊的工藝有密切關系,唐三彩是低溫鉛釉陶器。用北邙特有的高嶺土作原料,以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低溫800攝氏度燒制而成。低溫鉛釉具有流動交融性質,造就了唐三彩特有的流光溢彩、艷麗無匹的風格。

  高水旺是一個虔誠的傳承與守望者,他和他的高仿唐三彩是盛唐之美的“鐵桿粉絲”。“狹義理解,唐三彩是唐代制作的三彩陶瓷;廣義來看,唐三彩是一種工藝,是個名稱代號。”高水旺笑著說。

承接歷史,做好傳承

  唐三彩,如同許多古老的技藝、傳統的村落、習傳千年的民俗,同樣面臨著失傳與消失的危機。為了傳承唐三彩這一珍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遺產,2007年洛陽市成立了唐寶齋公司,2008年唐三彩燒制技藝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洛陽唐三彩博物館成立。

  高水旺的博物館里,陳列著他個人收藏和高仿的歷代陶瓷器物,其中有一些唐三彩陶瓷碎片。一件展品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高水旺說:“這是我從鞏義的唐三彩窯遺址撿來的一塊爐壁殘塊,發現于1957年的鞏義黃冶唐三彩窯是洛陽古代唐三彩的主要產地,也是中國最早發現的一處唐三彩窯址。”不起眼的一小塊窯土,其中一面顏色黝黑,明顯有被火熏過的痕跡。“洛陽三彩勝萬彩,大唐華章在盛唐。千年古窯通神術,欲知還須問高郎。”這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原主席馮驥才特地贈送高水旺的一首詩,表達了對他高超三彩復仿技藝的由衷贊美。

  “紅領巾志愿者活動是我們唐三彩博物館和洛陽市團委、關工委聯合搞的活動,去年一共舉辦了55次,約有1500名少年兒童走進唐三彩博物館參觀。”館長助理田申申指著展廳一角展柜中的三彩作品介紹,“這是孩子們在我們南石山村里的生產基地制作燒成的唐三彩體驗作品。”透過這些稚氣未脫、天真爛漫的作品,唐三彩的美好前景浮現在眼前,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貴遺產的傳承與振興后繼有人。

  洛陽師范學院近年來一直扎根河洛,致力于當地傳統文化的挖掘、挽救和傳承。該院黨委書記時明德說:“唐三彩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之一,在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方面都遇到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承接歷史,穿越千年的釉彩之光,以郭愛和和高水旺為代表的洛陽三彩藝術,已經站在文化高地之上,正在迎接一個姹紫嫣紅的春天。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李明甫:一輩子干泥塑,比啥都滿足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