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墓志是指夫妻各志、成雙成對的墓志。有資料顯示,在我國出土的近萬方墓志中,河洛地區出土的占六成以上,其中鴛鴦志約占一成,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嗜好碑銘金石,他1924年從洛陽古董商手中買下出土的古代墓志近300方,因其中有7對北魏貴族夫婦的墓志,故將自己的住室命名為“鴛鴦七志齋”。
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的這對鴛鴦志,墓主分別為閻逵和其夫人趙氏。閻逵,太原郡(今山西太原)人,卒于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享年54歲。趙氏,天水郡(今甘肅天水)人,卒于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享年44歲。按此推算,閻逵年長趙氏13歲。
在《閻逵墓志》拓片中,有“(閻逵)內敬佛經,外親儒典”的記載。而在《趙氏墓志》拓片中,對閻逵的生平有更加詳細的描述:“公(指閻逵,記者注)平生性異于倫,棲心物外,弱冠之歲,身踐空門……會武皇(指唐武宗,記者注)御極,罷唱佛經,公乃卻卸方袍,知機順世,娶其室繼嗣,竭其力以成家。”
意思是,閻逵曾經在20歲時出家為僧,公元840年,唐武宗登基,在會昌年間(公元841年—845年)開展廢佛運動,20多歲的閻逵被迫脫下僧袍,還俗娶趙氏為妻。
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講解員鄧盼說:“從這對鴛鴦志可以看出,《閻逵墓志》對閻逵出家之事避諱頗多,僅用‘內敬佛經’四字帶過。《趙氏墓志》則詳述了閻逵出家還俗的經歷,無意中對‘唐武宗滅佛’這一歷史事件作了有力的注腳。”
公元846年,唐武宗去世,唐宣宗即位,又下令復興佛教。已經娶妻的閻逵只得以“內敬佛經、外親儒典”的方式,把“佛”放在心底,如同一位居士,繼續世俗生活。
這對鴛鴦志不僅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還有較高的書法價值,其唐楷特色留待下文講述。(感謝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提供支持)(原標題:鴛鴦志見證“唐武宗滅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