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曉波文吳國強攝影
本報訊 咚咚鏘、咚咚鏘……伴隨著陣陣的鑼鼓聲,兩只威猛的“雄獅”出場了,只見“獅頭”慢慢地爬上10余米高的高臺上,不時跳躍、翻轉,“獅尾”跟隨著“獅頭”動作一致,吸引了不少群眾的觀看,不時還響起陣陣掌聲。洛陽人的春節,少不了熱鬧歡騰的舞獅助興。昨日,在河洛文化新春廟會的現場,來自洛陽市白馬寺鎮大里王村的獅舞藝人們為大家獻上了精彩的獅舞表演。據了解,大里王獅舞被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春節期間,都會為洛陽市民表演獅舞,而在這群獅舞藝人中,年紀最小的僅16歲。
為了能在春節期間為老百姓獻上精彩的獅舞表演,大里王村的獅舞藝人們提前一個月進行準備。王露偉今年28歲,是大里王耀堂獅舞團的負責人,他舞獅已經有16年,12歲時跟隨父親學藝,從小耳濡目染練習舞獅,現在主要擔任“回回”,也就是斗獅人,手握旋轉繡球。
王露偉說,他們獅舞團有近百人,其中年紀最大的60多歲,最小的16歲。平時都有別的工作,有的是在外打工,有的上班、上學,而他平時是在一家地產公司工作,一到春節前,大家都會聚在一起排練獅舞,目的是能在春節期間,為老百姓獻上精彩的獅舞表演。今年17歲的王昊翔還在上學,但他跟著王露偉學習獅舞已經有3年了,現在獅頭、獅尾都可以舞。
獅舞表演開始,十余米高的鐵架上,拉起兩條鋼絲,只見舞獅人身披“獅皮”,下身穿著同色褲子,外形與真獅相似,一人在前“頂獅頭”,一人在后“拱獅尾”,在斗獅人“回回”逗引下,走在細細的鋼絲上,慢慢地爬上10余米的高臺。兩只惟妙惟肖的獅子,追逐著斗獅人手里的繡球,在搭建的板高臺板凳座椅上時而翻滾、時而騰移,一招一式,一撲一聳,奪人眼球,偶爾還眨巴眼睛,非常可愛,迎來了不少圍觀群眾的掌聲。
在獅舞表演中,最為驚險的是爬老桿表演。在地面上直立一個15米高的桿子,四周用粗繩固定,頂部綁有椅子,“回回”和“獅子”順著繩子走上去,在上邊表演各種高難度的動作。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10余米的高臺上表演追逐、翻滾等動作,并且沒有任何保護措施,需要的是硬功夫。王露偉說,想要練習獅舞,需要有吃苦精神,胳膊和腿被擦破皮碰流血是經常的事情。此外,因為是兩個人耍一只獅子,非常講究配合,要有團隊精神。
63歲的王留根算是老獅舞藝人了,17歲學藝,雖然現在不再舞獅,只是幫助大家在舞獅時,檢查道具和設備的安全。“但只要聽到鑼鼓響聲,不管天氣再冷,穿上單薄的行頭,頂著獅頭,整個人都感覺有勁了,有精神了。”他說,不過這些年喜歡獅舞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年紀大的表演起來力不從心,希望更多年輕人可以學學這門技藝。
王露偉也有著同樣的擔憂。“獅舞這門技藝比較吃苦,需要長期堅持練習,還有一定危險性,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學。我也一直有個夢想,希望通過我們的表演和展示,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我們大里王獅舞,更多人去學習這門傳統技藝,讓大里王獅舞更加地聲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