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洛陽

“針灸鼻祖” 皇甫謐

2014/12/5 15:28:40 點擊數: 【字體:

    針灸起源甚早,最早甚至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的砭石,但是在魏晉時期,卻出現了一個在醫史上常被稱為“針灸鼻祖”的學者,他便是大名鼎鼎的皇甫謐。
 
    皇甫謐(215-282),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實際上,他的主要社會身份并非醫家,而是當時一位著述頗豐的學者,在文學、史學諸方面都有不少著作,如《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等都出自他手。《晉書》中專門為他作有傳記,生動地記述了其生平的傳奇經歷。
 
    皇甫謐是當時名士之一,為后世留下了不少的典故。據記載,皇甫謐年輕時不愛讀書,到處游蕩,是個典型的浪蕩子弟,為時人鄙視。但他為人倒很孝順,有什么好吃的,總是要留給母親。一次,母親自責教育不力,哭著勸他要好好振作,要好好讀書。皇甫謐大受觸動,于是從此便痛改前非,發奮讀書,其用工的程度,甚至為他博得了“書淫”的名聲。
 
    經過努力,他后來成為了知名的大學者,朝廷一再征召他去做官,卻被他屢屢拒絕,甘于過著平淡的生活,專以著述為務。
 
    魏晉時期,像皇甫謐這樣的高士為數不少,也有不少涉獵養生、醫藥者,但是若論精通醫學,皇甫謐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與一般的醫家不同,皇甫謐習醫并非家學,也非遇到名師傳授,而主要與其常年為疾病所困有關。因為受到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皇甫謐耽于服食,但因服寒食散不當而中毒,引發了多種疾病,痛苦難當,甚至多次想要扣刃自殺。加上他后來身染多種疾病,可說是長期的“老病號”。
 
    俗話說“久病成醫”,皇甫謐遂開始留心醫學,他從自身的經歷中逐漸認識到了醫藥的重要性,感嘆“有八尺之軀,而不知醫事,此所謂游魂耳”。特別是在42歲時,他患上了風痹癥,此后更潛心鉆研醫學,終于成為醫學史上的名家。
 
    皇甫謐在醫學方面的貢獻集中體現在編寫了《針灸甲乙經》,其他醫著還有數種,但多散佚,只有《寒食散方》的部分內容保存在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諸病源候論》中。
 
    《針灸甲乙經》約公元259年著,原名《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又簡稱《甲乙經》,書名中云“黃帝三部”者,是因為該書主要集《素問》、《針經》(即《靈樞》的古名)與《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書內容,按類編排,刪除浮言和重復之處合編而成。
 
    之所以以“甲乙”為名,是因為原書共有10卷,系以十天干為編排順序,故此以天干首兩位“甲乙”冠名。但此書在后世流傳中有所增刪,變為12卷,一直通行到現在。
 
    從內容而論,《針灸甲乙經》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卷一到卷六主要是論述醫學基礎理論及針灸概要,經絡理論 、腧穴理論、脈診、針刺禁忌等。而卷七到卷十二則主要是臨床病癥及具體治療,包括各種疾病的病因、病機、癥狀和腧穴主治等,記載了約200種病癥500多個處方,可以說是理論與實踐兼顧的醫著。
 
    從編排體例上而言,《針灸甲乙經》按照內容分類編排,按照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內容進行歸類,因此具有簡明扼要、層次清晰的特點,也對后世分類整理醫經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針灸甲乙經》首要的貢獻是原始文獻保存之功。該書輯選了《黃帝內經》的部分原文,可視為《內經》最早的分類輯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保留了《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的部分內容,而該書在后世流傳中已經散佚。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的書名不難推斷,應當是早期的一本針灸專著。
 
    一般而論,《內經》中的內容多側重醫理的闡發,而從《針灸甲乙經》中的內容來看,《明堂孔穴針灸治要》多偏于應用,因此也有人推斷該書很可能便是《漢書·藝文志》中所記載的《黃帝外經》一書的別名。
 
    《針灸甲乙經》對此前的醫學,特別是針灸學說的發展具有承先啟后的作用。此前的醫學典籍如《素問》、《靈樞》等中都有關于針灸學理論與技術的闡述,但均非專論針灸,相關內容多散見于各章而不成系統,比如,此前《黃帝內經》中曾提到人體有365穴,但實際上記載的穴名不過160個左右。當時也有專門論述針灸經絡的醫籍,但均已散佚不存。
 
    因此,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由于對針灸經絡、腧穴、主治等從理論到臨床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整理研究,被公認為是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著。
 
    在《針灸甲乙經》中,皇甫謐對人體腧穴的名稱、部位以及取穴的方法等都進行了細致的考訂,共厘定了人體的穴位349個,其中雙穴300個,單穴49個,比《黃帝內經》增加了一倍多。
 
    在腧穴的排列上,皇甫謐也別出心裁,采取了“頭身分部,四肢分經”的排列方法,這樣的布穴既方便又準確,后人每每沿從之。由于皇甫謐對腧穴的考訂翔實有據,因此歷代醫家莫不遵從,直到今天,中醫針灸臨床中大部分穴位的取位都仍然在參照《針灸甲乙經》中的標準進行,沒有大的變動。
 
   《針灸甲乙經》并不只是闡述醫學理論,也很重視臨床治療的實踐。該書以大量篇幅論述針灸的治療原則和操作方法,對穴位的針刺深度、留針的時間、艾灸壯數等的介紹都十分具體。比如關于深度,提出頭面部淺刺3分,四肢末端刺入3-4分,肩部則可刺入5-7分等。《針灸甲乙經》中還指出了若干禁針穴、不宜深刺穴、不宜久留針穴、禁灸穴等,大多為后世臨床所證實。對于初學醫的人而言,無疑是極為重要的參考。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早報(2014-03-01)
0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