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記 >> 瀏覽洛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洛陽歸來不看花

2013/11/11 17:29:54 點擊數: 【字體:


    與牡丹總有些情緣未了。N年前曾隨了友去看花。在王城公園所見只是一地殘紅。花期錯過,惜之又惜。此后到洛陽看牡丹便是心結之系。

  又是經年彈指度,洛陽牡丹依然好?每四月,總有些或喧囂或驚奇或贊嘆或憐惜飄在耳絆,引我遐想不已!劉禹錫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司馬光說“洛陽春日最繁華,紅綠叢中十萬家,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群花。”二十年后的今日,終于得償所愿。

  暮春四月,驅車入洛。甫一開眼,便心頭一震:街市路邊竟是牡丹引領。到得賓館,又見牡丹標本牡丹烙畫手繪牡丹絲帕及牡丹字畫林林總總,這洛城已將牡丹色香味悄無聲息地播進每個游者的心田。問及何處是賞花最佳處,那女孩張開牡丹一般的笑臉:國花園!離此不遠,好大一園子牡丹,美得很吶!

    人說賞牡丹以午時最佳。早觀則花苞庸懶,晚賞則花朵萎凋。我們一行到達正是艷陽當頭。園內青黃嫩柳,曲徑縱橫。微風拂拂,一叢叢疏落的花鋪滿左右兩側。這就是牡丹嗎?性急的同事耐不住地問。說有千五畝多,這怎么不像是牡丹呢?

    左轉再左轉。隱隱見旌旗翻動,喧嘩聲也大了起來。哦,里面,那才是真正的牡丹花圃。幾乎是小跑著進去。眼前的花啊,我驚訝得張大了眼睛!這是花嗎?一片片艷麗奪目嬌羞含情紫紅濃郁淺施淡粉。。。美景當前,所有的形容詞竟失去了色彩!或浮出枝柯或相依綠葉,婷婷玉立。紅的黃的白的紫的,有些漸變色的花簡直不知道該稱為何色。每一朵都大如海碗,一朵亦有一朵美妙之處。比如連鶴,花純白,花瓣層次不多,但凝脂如玉,又剔透晶瑩。遠看如仙羽飄然,近觀如紙如絹。真是“別有玉杯承露冷,無有起就月中看”。再看銀紅,粉團團的臉如滿月,雍容典雅,似貴妃出浴;黑龍錦!順著同事的手,我看見一株奇異牡丹:暗紅色磨絨般花瓣層層疊疊堆著,金蕊攢中。有詩贊“金蕊霞英疊彩香,初疑少女出蘭房”。

    牡丹花中以姚黃魏紫貴為花王花后。姚魏之名實取于姓氏。宋歐陽修有《洛陽牡丹記》詳述花品花名及賞花習俗。他將牡丹分為二十四品,以品種上論資排輩。我以為不然,花品總稱花之品性。譬如人之品德。牡丹素以不畏強權,品剛性烈的個性在坊間流傳甚廣。傳說武則天醉游上苑,下令百花冬季綻放,唯有牡丹抗旨不尊。武后怒貶牡丹于洛陽,并大火燒之。牡丹不屈不撓第二年暮春時節依然競相盛開。而《秋翁遇仙記》中牡丹仙子鋤惡助貧的形象也是極好佐證。

    當然,神話故事頌揚的是一種剛直不阿的精神。借助牡丹實是人之偏愛。牡丹日后盛開年年亦非武后貶花之因,“洛陽地脈花最宜”才是真正原由。自隋開始,唐宋以來,百姓家家戶戶興種牡丹。由經匠人培育,花種推陳出新。賞花之風漸盛。“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即是當世之寫照。普通百姓賞花“人將錦繡學群花”,達官貴人賞花“喧喧車馬度”,而皇帝賞花是什么樣子的呢?唐文宗內殿賞花,驚嘆之余,問今年京城傳唱的牡丹歌哪首最達意,大臣道“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國色天香”之典由此而來!宋神宗得姚黃一朵,手舞足蹈,競不顧朝上,將花插到頭上。文豪蘇軾愛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鉤。” 癡迷不亞帝王。

    牡丹昌盛,上應風調雨順下和國富民殷。宋人李格非曾記述:“天下之治亂,侯于洛陽之興衰,洛陽之興衰,侯于園圃之興廢”。古人將美好愿望寄托于牡丹興衰,只是一種情懷和愿望。而真正興國安民,則需要全社會積極主動地和諧進步。國興牡丹興,民興牡丹更興,這才是人本之法。

    園中漫步,思緒隨花香共長,眼眸與花海難分。“賞愛未能去”,更有便認他鄉做故鄉的依賴了。千里尋芳,總為慕名而來。園中何有花王花后,亦無豆綠玉版。問及園丁,方曉此類名貴品種花期略晚,須再過周余才放。不免暗自嗟呀。轉念又思,連鶴雖非名品卻也這般豐姿獨具,已叫人情傾芳心。比之空憶名花,不如珍惜當下,與姻緣同理相通。此游園之一悟也!滿眼牡丹招人,有心采花卻與文明相悖,到底意難平。再問及牡丹花種可帶?答說有售。心下一喜。轉而卻想起“淮南之橘淮北之枳”之故事,罷了罷了,也許這春之尤物只應洛陽勝景,我沾沾仙氣足矣。既來賞之此夢已圓。洛陽歸來不看花,何必再有奢望呢?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導游中國 2007-11-01
0
下一條:龍峪灣漫筆上一條:白馬寺和關林廟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