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詩說節氣 處暑

2015/8/21 10:27:05 點擊數: 【字體:

詩說節氣  處暑


    進入處暑節氣,炎陽不再炙烤,蟬兒不再鳴叫,熱情的盛夏便漸行漸遠了。嫵媚的秋色在天地萬物間一點一滴地開始彌漫,秋意漸濃。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者,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從而開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氣爽的時節。“立秋處暑天氣涼”“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這是處暑節氣的特征,也是千百年來民間總結出的諺語。

    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這時就連天上的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不像酷暑之時濃云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秋日的美景正在大地上悄然出現,五彩斑斕,令人遐想。此時,田野上正一派忙碌景象。古代的文人墨客們自然會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佳作。

    唐代孟浩然在《初秋》詩中寫道:“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凄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同時代杜牧的《秋夕》詩也道:“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詩中的詩情畫意,我們那個時代的兒童,都會有真情實感的。現在的孩子們蝸居在整齊劃一的鋼筋鐵骨的高層建筑里,是很難再有那種純然的原生態體味了。

    宋代的幾位詩人寫處暑的詩也頗有新意。仇遠在《處暑后風雨》中云:“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王之道《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有“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之句。

    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中元節”。中元節的起源與宗教有關。中元是道家術語,特指道教之神地官大帝的生日。時至今日,“中元節”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我國古代也留下不少有關中元節的詩詞。印象較深的是唐代李郢的一首《中元夜》,詩曰:“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娘。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香飄彩殿凝蘭麝,霧繞輕衣雜綺羅。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這首詩借中元節夜游浮想,描繪了想象中的月娥的神情風采,同時描寫了中元夜彩燈如金如粟,紅燭光照輝映,彩殿華美壯麗的豪華景象,反映了晚唐中元夜的節俗盛況。

    一場秋雨一場涼,“可愛的夏天就要過去了,我們還十分懷念這個夏天……”我想起60多年前,我的小學國文課本上的這句話。是的,這個夏天真的和我們漸行漸遠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