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李白詩中眺望的“三山”并非朱元璋挖山填湖的三山

2015/11/3 18:07:40 點擊數: 【字體:

李白詩中眺望的“三山”并非朱元璋挖山填湖的三山
 

資料圖片

  據統計,中國古詩詞中超1500首提到了南京。這批古詩詞中涉及的南京幾十處名勝故址,已經沉淀為南京歷史人文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最近揚子晚報記者與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2013級的師生們發起實地探訪,尋找其中最有名的一批。今起,本報推出專題報道“詩意南京故址游”,為您介紹探訪古詩詞中的名勝故址的今貌,本期我們沿著長江溯流而上,探訪板橋、大勝關和三山。 實習生 盛婷婷 揚子晚報記者 張可 文/攝

  板橋 板橋今日仍立于古鎮之上

  名篇佳句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斜低建章闕,耿耿對金陵。

  漢水舊如練,霜江夜清澄。 長川瀉落月,洲渚曉寒凝。獨酌板橋浦,古人誰可徵?

  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

  ——唐 李白《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眺》

  淵源典故:

  板橋是南京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由于地形險要,周圍群山環抱,板橋、新林兩浦(入江之河稱為“浦”)經此入江,因此自古以來是南京西南郊的交通要沖。在清末下關開始繁榮之前,板橋一直在唱著“主角”,板橋鎮這里歷來是商家云集之地、人文薈萃之所。謝眺、鮑照、李白、楊萬里等名人都曾到板橋游覽。坐船而來的商旅游人,從板橋這里登陸,再從集慶門的位置進南京。

  板橋鎮歷來也是一座軍事重鎮,在此地發生過多次爭奪戰。宋開寶七年(974年),趙匡胤命大將曹彬、潘美率軍十萬,戰船數千艘,由長江中游直趨金陵,破南唐軍萬余人于新林浦口。宋建炎四年(1130年),岳飛在牛首山伏擊金軍獲勝后,又乘勝追擊,大破金兀術騎兵于此。明朝時,又有朱元璋大勝陳友諒、胡大海走馬奪古雄的傳說。

  今日探訪:

  在板橋街道工作人員帶領下,記者走進了板橋街。這條街道當地人稱為“老街”,具有悠久的歷史。街上仍留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計劃經濟時代特有的產物“供銷社日用雜品商店”,如今這個商店已經門庭冷落、挪作他用,但建筑本體和“供銷社”的店招依舊完好。穿過長長的老街就能看到今日的板橋,它是市級文保單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見證了板橋數百年來的滄桑巨變。板橋又稱為“花籃橋”,橋體由三個橋洞組成,嫁接起了生活在老街兩頭居民的生活。由于秋冬季節屬于河流枯水期,站在板橋一側可以看見裸露在外的橋基。

  三山 朱元璋在李白眺望過的“三山”上建護國寺

  名篇佳句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南朝齊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唐 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徊。青煙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宋王安石《三山磯》

  淵源典故:

  南京城里有個地名“三山街”,源自水西門的前身“三山門”。我們都知道,明初朱元璋修南京城墻、建皇宮時,實施大規模土方作業,將面積廣闊的燕雀湖填成今天紫金山腳下一汪水潭,填湖的泥土源自“三山”。這就是廣為流傳的“移三山,填燕雀”的故事。但文獻記載,朱元璋填湖所用泥土,來自明城墻內的小山,而李白、謝眺所描寫的“三山”,在南京西南角的江邊,與水西門相去甚遠。所以,詩文中的“三山”并不在三山街。

  而且李白的詩中的白鷺洲其實與現在白鷺洲公園沒有關系。

  1924年,有金巴父子在修葺東園故址內的鷲峰寺時,發現墻內有塊鐫有李白名詩《登金陵鳳凰臺》的石刻:“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附近茶社經營者因仰慕李白而引用了李白詩中的地名,稱為白鷺洲茶社。此時東園故址湖中有洲,景觀與長江邊的白鷺洲極為相似。因此建公園時借用了白鷺洲的名稱。

  相傳朱元璋和元軍在三山磯附近交戰失利被追殺,曾藏身于三山寺大殿神像下面。而他剛進去關好門,幾只大蜘蛛就爬了過來,在門上吐絲結網。元軍追趕至此,看到蜘蛛網,認為這里已很久沒人來過,就撤走了。朱元璋登基后下旨把三山寺改名為“護國寺”,重修寺廟。

  今日探訪:

  在板橋街道工作人員帶領下,記者找到了真正的“三山”。它就是今天雨花臺區板橋街道內的“三山磯”。它位于梅山鋼鐵公司碼頭附近,九號路與長江江灘之間,雖然山高只有90多米,方圓約兩公里,但能明顯看到起伏的山勢,突出3個小山頭。街道工作人員介紹,三山磯跟采石磯、燕子磯并稱“長江三大名磯”,古時候面積很大,以至于李白站在集慶門附近的鳳凰臺,都能看見。

  大勝關

  昔日雄關今日兩座跨江大橋“把守”

  名篇佳句

  駐槳燃燈大勝關,此關人道是天關。勝心已化江流遠,超出人間第一關。

  ——明 湛若水 《長江雜詠 大勝關》

  淵源典故:

  大勝關舊為大城港,位于長江東岸,為南京長江段上游江流險厄處,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為南京的江防要塞和中轉港口。歷朝歷代都會選擇在此建關設卡,興建渡口,開辟港埠。

  宋時設大城罡(港)渡,朝廷在此設巡檢塞,并置烽火臺,加強對船只的管理和軍情的傳遞,也是重要的軍事駐防關口之地。元時在大城港設立水驛,稱“大城港鎮”。明清期間,大勝關仍為南京城西南主要港市和軍事要塞之一。朱元璋曾派楊璟在此伏擊從龍灣戰場戰敗的陳友諒,大獲全勝,遂將大城港改稱大勝港;后又在此設關檢查過往船只,稱大勝關,沿襲至今。

  今日探訪:

  大勝關今為南京長江三橋和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長江東岸起點,被秦淮新河水道分為南北兩部分。自大勝關起,北至三汊河水道,江心洲與長江東岸之間的夾江水道被稱為大勝關水道,為南京市居民用水主要水源地。如今這里已經被建設成一個濕地公園,園內樹木蔥郁,環境清幽。沿著綠道可以走至江邊,站在江堤上可以遙望遠處的長江大橋,是河西地區居民散步放松的好去處。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揚子晚報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