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揭秘歷史上《清明上河圖》:繁華背后的憂思

2015/11/5 16:23:32 點擊數: 【字體:

揭秘歷史上《清明上河圖》:繁華背后的憂思



  9月的故宮,秋高氣爽,游人如織,與往常不同的是,每天早晨8點半大門打開之際,人們便拔腿向武英殿狂奔而去,因為稍有耽擱,便要多付出四五個小時的等待。在紀念故宮博物院成立90周年的“石渠寶笈書畫特展”上,《清明上河圖》異常火爆,成為唯一進入展廳仍需排隊參觀的作品。

  1950年8月,時任東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處研究員楊仁愷,在東北博物館(今遼寧博物館)臨時庫房的幾張畫卷中,用顫抖的手指發現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1953年1月,在東北博物館舉辦的“偉大祖國的古代藝術特別展”上,這幅名畫首次公開面世,很快引起了國內外數十個領域學者的關注和公眾的極大興趣。

  60多年過去了,《清明上河圖》已成為國人最為耳熟能詳的畫作,圍繞它的研究也已形成一門獨立的“清明上河學”。這與其寫實性極強的風俗畫特點不可分割,根據學界的主流觀點,這幅北宋社會的“百科全圖”,主要描繪的是12世紀初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市)東南一隅在清明節繁盛的市井風貌。在縱24.8厘米、橫528厘米的畫卷上,遠郊、舟橋、城樓、市集及各色人物徐徐展開,據統計,《清明上河圖》中一共繪有810多人、90余牲畜、28艘船、20輛車、8頂轎子、170多棵各類樹木、130余棟屋宇。

  長期以來,畫卷的主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宋室南渡之后,北宋耆老舊臣懷念故京之盛,更愿意把此畫視為歌頌北宋宣和年間的繁盛景象。“庶幾開卷得睹當時之盛”,正是孟元老寫作可與畫卷圖文對照的《東京夢華錄》的原因。另一方面,自問世以來,畫卷被不斷臨摹創作,歷朝統治者著眼于“清明”二字,往往將其用作對自己時代“盛世清明”的頌揚。

  然而,畫卷的原意究竟為何,張擇端為什么要畫這幅畫,卻逐漸被堆積降解于歷史的迷霧中。有關張擇端的個人資料,僅存的只有金人張著所留的85字跋語,從中人們只知道他來自山東諸城,曾游學京師,后攻繪畫,供職北宋翰林圖畫院。畫卷的其余十幾個題跋,則既有金人充滿感懷的“興衰觀”,也有元人所感到的別有深意,“憂勤惕厲”,明人的“觸目警心”。在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輝看來,畫卷則完全是一幅盛世危機圖,精心選擇的寫實構圖,背后隱藏著作者曲諫諷世的良苦用心。

  可以看出,一代代的解讀者,開始逐漸從畫卷中讀出繁華之外的更多信息。而要***那些隱藏在長卷中的豐富內涵,只有不斷走進它所描述的圖景與歷史。

  風俗長卷

  隨著擁擠的人群,終于來到這幅900多年前的畫卷面前時,人會忽然變得安靜下來,玻璃柜中的絹本比想象中要晦暗一些,淡淡的一層色彩敷在瘤結粗壯的柳樹、屋舍、樓門上面,俯下身去,便會發現往來其間的一個個細小的人物神態生動,各有故事。

  畫卷如同高潮錯落的交響樂,水陸并行,第一段落是清疏而富有生趣的城外郊野。甫一打開,在樹叢中間的小道上,一個大孩子領著幾頭馱著木炭的毛驢正要“得得得得”地越過小橋。由于開封周圍無山,燃料匱乏,每年除了通過漕運大量運炭,民間也會從陸路自運。有研究者認為這是運炭過冬,以此判斷畫卷所繪為秋景,事實上汴京一年四季均需運炭備用。

  第一頭毛驢的頭戲劇性地朝左一扭,帶領我們繼續前行,在樹木掩映下,幾間農舍中間有一個打麥場,上面還停著碾子。七八株粗壯的柳樹旁邊,一隊裝束各異的行旅緩緩出城。柳樹是汴河兩岸的一大特色,自隋代開通運河以來便不斷種植,不斷被砍去枝丫的堤柳長滿瘤結,枝條粗壯,起到堅固堤岸之用。與之相對,卷末趙太丞家旁的一株柳樹,則顯得綠意婆娑。

  與此同時,畫面上方的一行人掃墓而歸,童仆蹦跳著開路,女眷坐著插著柳枝的轎子,官人騎馬跟著。一旁的土墻趴著幾個張望的孩童,后面則是大片菜畦。道路前方,似有一匹馬(馬頭有破損)急奔而來,一個婦人慌忙上前保護正在路上玩耍的孩子。不知不覺中,拐了一道彎的汴河此時出現在眼前,河上行駛著形制不同的船只:圓短體闊的漕船、船體狹長窗戶很多的客船、底層裝貨上層載客的客貨兩用船、裝飾考究的畫舫。一艘平底漕船在碼頭卸糧,工頭正在給搬運工發用以計件的籌。沿河街市熱鬧起來,一些忙完的船工正好可以上附近酒店喝幾杯。附近還有一家名為“王家紙馬”的紙馬鋪,清明節出城上墳,可在此購置相關物品。

  汴河之上的漕運,是北宋的立國之本,歷來是國家頭等大事。當時的汴京有四條主要河流,分別是金水河、五丈河(廣濟河)、蔡河(惠民河)和汴河,均為人工開掘的運河,負責將各方糧食物資源源不斷運往京師,其中連接黃淮的汴河是最為關鍵的補給線,年運糧食物資達600萬石(約合30萬噸),為五丈河(62萬石)和蔡河(60萬石)的10倍。由于黃河水含沙量太高,宋初政府規定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封河,其間發動民工30萬清理河床,以確保汴河暢通無阻。

  在元豐二年(1079)引洛入汴之前的整整120年間,清明節一直被作為汴河的首航日。清明節這天,卞河口打開,黃河水急湍而下灌滿汴河。守候在下游載滿貨物的船只便可逆流而上,直入汴京。因此不難理解,張擇端為何選取清明上河作為表現汴京風物的重點。

  沿著占據畫卷中央的第二段落——汴河漕運繼續前行,很快來到整幅畫卷的高潮部分:虹橋。虹橋邊上,此刻正上演著扣人心弦的一幕:一輛滿載旅客的航船已經駛近虹橋,但高聳的桅桿卻忘記放倒,河流湍急,情況十分危急。發現險情后,一場戰斗隨即展開:一位船工趕忙松開纖繩放下桅桿;另一位船工用長桿頂住拱橋橫梁,使船無法靠近;舵工趕忙轉舵橫擺,使船減速;幾位篙工持桿用力撐向河底,竭力避開旁邊船只;幾位船工呼喊來船注意,當心碰撞,有趣的是,艙頂上還站著一位老婦和小孩,也在喊著什么。而岸上、橋上人群中,有拋繩索幫忙的,有出主意喊叫的,有閑聊議論的,還有袖手旁觀看熱鬧的,整個場面沸沸揚揚,如同一幕激動人心的舞臺劇。

  橋上人群擁擠,同時在上演著一出鬧劇:坐轎的文官與騎馬的武官互不相讓,順坡而下的毛驢拉著滿載貨物的車子,幾乎失控,推車的老漢驚恐地張大了嘴巴。相信飽受交通擁堵之苦的現代城市居民,看到這一幕立體交叉的通行矛盾,都會心有所感。

  在虹橋邊上,可以看到一個打著“十千腳店”的立體燈箱廣告,頗為現代。這是一家規模不大的酒店,“十千”還有在后面會看到的“美祿”,都是酒的名字。據北宋張能臣《酒名記》載,“美祿”是產于“梁家園子正店”的一種名酒。在北宋,所謂“正店”是可以造酒的高級酒樓,向政府買高價官曲造酒,代替交稅,腳店則為普通酒樓,從正店批發來酒再賣給消費者。在《東京夢華錄》記載中,汴京有72家大酒樓(正店),以樊樓(白礬樓)、潘樓、會仙酒樓、高陽正店、仁和正店最為著名。

  北宋的酒文化非常發達,在全卷的十幾處酒樓旁,還可看到打著“新酒”、“小酒”、“稚酒”的酒旗,“老酒”是指可以長久貯藏之酒,“大酒”也還算質高味醇,但比不上老酒。“小酒”是一種春秋兩季隨釀隨售的酒,比較便宜。“新酒”、“稚酒”則指剛釀成的酒開甕就喝。更有甚者,還有專治酒傷的診所。看著畫卷中正店酒樓里那些三三兩兩聚飲的客人,會忽然有點恍惚,說不定里面坐著的正是梁山泊的英雄好漢。

  沿著道路繼續前行,很快就要進入畫卷的第三段落:城門附近的街市。沿途有賣飲子(類似于涼茶的飲料)的、說書的、算命的、行乞的、理發的、賣茶的、賣糕點的、賣香料的,五行八作,不一而足。在巍峨高聳的城樓下方,還有一個稅務所。過城門交稅是宋朝慣例,屋中央坐著一位光著腳丫的稅務官,旁邊一位貨主似乎正和他核對著什么,屋外的另一位貨主手指著貨物,似乎與稅吏爭辯稅費太高,臉漲得通紅。兩位路人被吸引了過來,與此同時,城樓上一個人正在靜靜地注視著這一幕。

  此外,在腳店的彩樓歡門底下,掛著一個紅綠綢沙制成的燈,叫梔子燈,這是酒店提供妓女陪客的暗號。據南宋耐德翁在《都城紀勝·酒肆》中記載:“庵酒店,謂有娼妓在內,可以就歡,而于酒閣內暗藏臥床也。門首紅梔子燈上,不以晴雨,必用箬蓋之,以為記認。”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