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道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2016/9/6 14:51:34 點擊數: 【字體:

  道教內在于中國文化的系統之中,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發端于民間而擴散影響到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著啟示性和引導性的作用。道教對文學的影響,體現在道教神話、仙話,不僅是文學創作的重要素材,還在思想和藝術審美上對文學產生內在的影響。
 
  道教為中國文學創作提供了鮮活的素材和內容。道教吸收了上古的神話傳說,又承接民間故事,為中國文學繼承和發揚了豐富的材料。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的與道教思想有關的志怪小說,作為實信的觀念和宣教的目的存在,但其中提供了眾多閑談的材料,為文學創作提供了素材。當時的志怪小說,最著名的莫過于干寶的《搜神記》,其內容大多為道教神話、仙話傳說,其中如《董永》一篇,成為后世許多文學作品創作的材料。此外,當時創作的《神仙傳》、《真誥》等,構建了道教的神仙體系,同時包含了大量的神仙故事傳說。這些素材,在后來不斷發展并創新,對中國文學的發展和影響異常深遠。從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到唐傳奇、宋元話本、元明戲曲及明清小說,以及歷代的詩文創作,道教的神話、仙話題材總是文學熱衷于表現的對象。道教所提供的素材在敘事文學中尤為重要,產生了如唐代的《枕中記》、宋代的《太平廣記》、明代的《西游記》以及其他諸多與此題材有關的文學作品。
 
  中國文學小說四大名著同樣由道教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三國演義》中,諸葛先生能“知兇定吉”,登壇借東風,五丈原布燈祈續命,完全是一個道士的形象。《水滸傳》以張天師祈禳瘟疫開始,洪太尉走妖魔,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下凡,引出了梁山轟轟烈烈的故事。《西游記》是典型的神怪小說,雖然是在佛教故事的啟示下誕生的,但其中的道教因素也不可輕視。書中的神仙世界主要為道教神仙體系,孫悟空的形象也是道教武神仙的形象。《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曹雪芹從神仙寫到俗道,從太虛幻境寫到渾濁塵世,小說的開篇便是空空道人的出現,并一直貫穿于小說的整個情節。
 
  道教不僅直接給文學提供素材,而且在更高層面上給文學提供思想資源和精神動力。文學,不只是描述性的消遣,更重要的還有精神性的關懷。道教和中國文學都根植成長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道教給中國文學提供了高品格的精神內涵。
 
  道教注重自然,清凈無為,追求逍遙自在,強烈關注個人的精神世界,重視生命質量。道教思想和活動激發文學的想象力,引導文學注重內在精神品質的追求,把中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推向了高潮,孕育出一批文學大家和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國文學務實而又不乏浪漫,道教在其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功不可沒。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文學的自覺期,文學的自覺背后是人的覺醒。魏晉時期因玄學的興盛而影響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玄學則和道教有著內在聯系,它們的精神內核都是道家自然的本位思想。那個動蕩的時代使得文學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題:生死、游仙和隱逸。這些文學主題的精神都帶有道教關注生命、追求得道成仙以及熱愛自然的色彩。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作家,在價值觀和人格上受到道教思想的深刻影響。或許可以這樣說,一部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就是一部抒寫道教精神的歷史。
 
  道教對于唐朝人的人生信仰影響很大,主要表現在神仙思想的影響上。唐代的詩人王勃、陳子昂、張九齡、李白、王昌齡、白居易和李商隱都有神仙信仰,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地流露出內心的信仰追求。其中,特征最顯著者為李白。
 
  李白號稱“詩仙”、“謫仙人”,他的詩歌中有100多首和神仙道教有關。李白有正式入道的經歷,他人格最突出的特點是獨立不羈、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道教追求的境界。正因為道教對于李白精神品質的直接影響,才造就了中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的巔峰詩歌作品。
 
  道教對于文學的審美觀念和情趣有重要的影響。中國文學追求意象和意境,強調意蘊,這種審美境界強調主體和客體的和諧統一,強調真善和美感的渾然無差,追求精神上的最大快樂。這種天人一體的審美情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道家思想來支撐的。老子和莊子提出了中國美學的基本范疇和境界,如“道”、“氣”、“象”、“逍遙”、“坐忘”等,成為中國文學的特有精神內容。后世的“得意忘言”、“妙語自然”、“氣韻寫神”等美學理念,皆出于道家思想。
 
  道教不僅影響一般意義上的文學,而且形成了道教文學這個獨特的文學形式。道教文學,指的是與道教活動有關的文學反映,既包括道教本身的經典,還包括以道教活動為主題或素材的文學創作以及受道教思想影響的文學作品。道教文學的作者不限于道教徒,主題上也不限于道教信仰的宣傳。
 
  《道藏》中許多文集就是優秀的文學作品,《道藏》的內容以道教散文見勝,其中的文學性表現得尤為強烈。魏晉時期葛洪的道經著作《抱樸子?內篇》,文章在形式上采用駢偶句法,內容或散或駢,文章華美,語氣自然流轉,文意通曉順暢,頗合魏晉文學形神兼備之時尚,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道教小說內容豐富,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的神仙傳說,如《山海經》《穆天子傳》。到漢代道教正式形成以后,出于信仰宣傳的需要,相繼而出的作品有《列仙傳》《搜神記》等,已經具備了小說的基本要素。
 
  唐傳奇中的道教傳奇小說也大量存在,但中國文學小說的高潮出現在元、明、清,這也是道教小說的高潮時期。在元、明、清三代,不僅存在道教志怪傳奇體的小說,而且更重要的是出現了“話本體”以及“擬話本”道教小說。明清還出現了大批以宣傳道教思想為主旨和以道教生活為題材的長篇章回體小說,如《封神演義》、《鹿野仙蹤》《長春真人西游記》。
 
  中國是詩的國度,同樣,道教文學中詩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游仙詩,作者群包括著名的道士和當時許多文人。唐代的詩歌更是與道教有著內在性的聯系,唐詩在主題和思想上深受道教的影響。宋詞中有大量的詞牌是道教原有的道曲,如“西江月”原為“步虛詞”。之后,也出現了大量的道教詩歌作品。
 
  道教戲曲在道教文學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道教戲曲的鼎盛時期是元代,以神仙道化劇為代表。神仙道化劇大多是以修煉成仙、傳道度人為題材的戲劇作品,其中,馬致遠有“萬花叢中馬神仙”的美稱,在他的雜劇作品中,神仙道化題材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他的《邯鄲道省悟黃粱夢》為傳道度人的代表作品,該劇的宗旨在于表現全真道祖師鐘離權通過夢的形式來度化呂洞賓,告誡世人出世超凡、皈依大道的志趣。道教在中國戲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論從主題還是思想情節上,都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戲劇的發展。
 
  道教和中國文學,在信仰層面和藝術層面上詮釋著中國文化的特征以及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對于道教和中國文學之間的關系展開描述,是生動而有價值的事情,對于認識道教和中國文學的特質,以及理解中國文化的本質,都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佛教在線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周易》與中華民族文化精神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